对于语言,我们关注的,往往是内容,而忽略它背后的情绪。
我们每天都会说话,都会用语言进行交流。
“你吃饭了么?”
“没有。”
“走,去吃点。”
“老板,给我来一杯奶茶。”
“加糖么?”
“不加。”
“老师,为什么1+1等于2。”
“因为1个加上1个等于两个。”
“是啊,那为什么呢?”
“没有为什么,我的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
当然,语言除了可以交流想法和传递知识,还可以表达情绪。
“你说的是什么话!你是什么东西!”
“我觉得,我的生活没什么意思,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不想活了。”
“这太疼了,我有点害怕打针,看到那个血流出来,我就害怕,我不敢看。”
和刚才的不同,这些语言里,蕴含了很多的情绪,有愤怒,有迷茫,有害怕...很多时候,我们光是通过文字看这些话,内心就已经有所波动,更别说听别人说这些。
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友善的人,对我们恶言相向,我们要么就是和他们讲道理,要么采用暴力的手段,再不济,就是不理他们。
可是,不管哪种方式,效果都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我们处理情绪的能力比较欠缺。
但,这不怪我们。
在步入社会之前,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在这两个地方,我们虽然待了很久的时间,却都没有学会如何处理情绪。
1 家庭
现在的父母,工作都太忙了,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我们相处。在家里,虽然他们也用语言表达一些情绪,但还是比较局限的。
比如:
看到我们犯了错:“你怎么把这东西给弄坏了,怎么搞的?”
催促吃饭:“快起来,都几点了,吃饭了。”
拿到了成绩单:“你怎么考的?就这点分?”
他们的语言,传递的情绪是少量的,比较单一的。
出于疼爱,父母的语言一般都有所收敛,并不会传递过多的情绪。而且,很多的父母,自己情商也不高,更别说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处理情绪。
2 学校
到了五六岁,便开始上学,在学校,我们大约会度过十几年的时间。如果继续深造学历,待的时间还要更久。
在学校里,老师主要通过语言向我们传递些知识、逻辑和原理,但是,并不传递情绪。
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是回答老师的提问,还是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也都很少用语言来表露情绪。
▍学校只训练逻辑和事实,并不训练情绪。
更为关键的是,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说话的内容,认真听那些知识点和背后的道理。
时间一长,我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对于别人的话,只听讲了什么内容,而没有留意对方语气中的一些情绪变化。
所以,有些人称我们是书呆子,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这个习惯,比较根深蒂固罢了。
就这样,到了二十多岁,我们从校门走出,来到了社会,来到了职场,我们虽然掌握了知识和逻辑,可以很好地胜任一些工作任务,但对于情绪,却是一无所知。
3 社会
坐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被人踩了脚。
“你踩到我的脚了。”
“你什么时候看到我踩你脚了。”
“你看,这上面还有你的鞋印。”
“你怎么知道那是我的脚,你个傻x!”
“你怎么骂人啊,你讲不讲道理的。”
“我怎么骂你了,我哪里骂你了。”
“就刚才,你骂我了。”
“你个,傻x。”
刚毕业的我们总是喜欢讲道理,遇到人和事,第一个反应就是和别人讲道理。
遇到讲道理的还好办,可若是对方不讲道理,那就没招了。
说白了还是因为,在学校,十几年养成的行为习惯:只听语言的内容,而不留意里面传达的情绪。
如果我们很早就留意到对方语言中的情绪,那就无需再讲道理,而是换成对情绪的判断和处理。
所以,最开始就错了。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冲击,我们不知所措,想要反抗,但却压抑住内心的冲动。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冲动是魔鬼。
只好用不和他一般见识来宽慰自己,但事实上,在受到情绪攻击的时候,我们没有应对,也没有选择包扎,而是任由它流血。这种情绪带来的伤害,会一直存在,它并不会因为不做处理就恢复如初。
情绪的伤害,一直在我们的心中,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爆发!
▍别人通过语言表达情绪,我们通过语言表达事实和道理,两者是南辕北辙。
4 职场
进入职场,我们满怀期待,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公司里,每天面临的是各种工作任务,可除了这些,我们还要面临各种情绪的攻击。
但是,对于情绪,我们没有任何了解,就进人到了职场,这就相当于没穿衣服就出了门。
我们看不见别人穿了衣服,但别人可都看到我们没穿衣服。
不怀好意的同事和前辈肆意地拿着语言的剑攻击着我们,不仅是为了达到职业目,更多的是,他们想要弥补在别人那里受过的伤。
面对的上司:
“你做的这是什么?你在学校都学什么了,赶紧给我重做。”
面对的客户:
“我花钱,是让你给我服务的,不是让你给我提意见的,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干得不好,小心我投诉你。”
面对的同事:
“你的房子买好了么,赶紧买啊。别再等着了,房价只会升,不会降的。”
各种语言,载着各类的情绪,攻击过来。
身处情绪的暴风之中,我们浑然不觉。
繁忙的工作结束后,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那些白天所受到的情绪伤害才开始,慢慢显现。
渐渐地,和别人一样,我们也开始穿起了衣服,不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
但光穿衣服是不够的,很多情绪攻击是看不见的,它不会因为穿了衣服就进不来,我们依然会受到伤害。
不同的情绪,其实是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但前提是要先识别情绪,能够发现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
在战场上,最可怕的不是见到敌人,而是不知道敌人在哪里。
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习惯,不再只关注对方讲话的内容,而是多留意对方讲话时的语气和神情,试着去揣摩他们内心的情绪。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对方是用什么情绪攻击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情绪的伤害。
▍请试着,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只关注他们说话的内容,而是去留意,留意他们说话时,不经意间表露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