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系里一位老师分享了著名班主任王永军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为“致焦虑中的老师:一地鸡毛才是”教育“的真相”。文章一开头就戳中一个年轻老师的心,文章开头讲到,年轻老师们常常会陷入苦恼和焦虑,因为教师生涯多多少少与他们曾经想象的不一样,这让他们感到焦虑,感到力不从心。似乎离老师们表现出来的从容还隔着千山万水。这段话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吸引我不断下读。
对于刚从学校出来,从一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学校,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的准老师来说,对学校生活的美好印象似乎是刻进了骨子里的。所以不管曾经听过班主任多难当,不管曾经听过多少“当老师看着比谁都好,五年过后比谁都老。”的戏谑话语,也还是下意识的把校园工作看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也许以后在学校工作就是这样的吧,只是我现在没有体会到而已。初到一个新城市,初到一个新学校,自己什么都新,却要新带新。于是什么都难,不懂学校其他老师的关系,不懂这里的学生,不懂这里的工作,课多会多笔记多杂事多,学生家长这问题那问题,什么都难。天天想哭,天天缺觉,天天教学无力感。所幸我深深地知道做老师前几年都是很辛苦的,开荒年最是难。
可是也遗憾,没有早早地告诉自己”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抓,重复抓。没有人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怎样的拉锯战,有时候直到学生毕业,还是颗粒无收。 没有早早地告诉自己其实教育从来都是那么艰难。这是一项人类灵魂的工程,怎么可能那么轻松快意?没有早早地告诉自己,你只是背着东西在爬坡,所以过程艰难。
这么一讲,我好像能释怀了。能释怀为什么孩子A不停劝阻一而再再而三地骗我,能释怀为什么孩子B执意要退学,能释怀孩子C背后骂我严格、变态,当面却乖乖巧巧。释怀于自己所种下的果实早早夭了折。归根结底,还是我没有冬天保暖夏天散热,雨天遮雨晴天遮阳,没有持之以恒地付出。
至此我清晰了许多,我要做的,只要不断去积累教学经验,积累育人经验,不断反思总结,再由时光施展乘法的力量,那么付出就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