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霞中,在等待验车结果的无聊当口,我看完了洛杉矶时报发布的旧闻《男人女人,该由谁去做家务?》(原文出处:https://m.guokr.com/article/36364/),不禁感叹:为什么女人天生就要更不幸呢?因为:
如果你选择什么都要的“结婚+养孩子+工作”的模式,那意味着你在加速衰老的同时,还要承受因为其他女性从职场退却导致的整个女性职场战线崩溃带来的危机感,以男性领导为主的企业管理层,通常都会预设正在职业上升期的女性正盘算着因为受不了不会或者不肯做家务、也无法提供祖母看护人这一资源的丈夫的拖累而主动辞职,于是,各种歧视性任务便会落到女性员工身上,最终让女员工对工作感到无比的鸡肋。
如果你因为不想承受干事业和做家务的双重压力而选择回归家庭模式,回家之后,你便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谋生能力,因为各种自由职业者的工作不会带来多少收益,想想就知道,如果你在时间精力上不能给客户承诺,资金投入上又不足,你将如何获得订单?如果你想通过炒股票等投机活动挣钱,也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比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就没有多少散户能从股市中获利,中国的专业基金经理们也越来越成为割散户韭菜的联盟,而从房市套利,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不但如此,还要加倍防范房市带来的套牢风险。至于说通过买理财产品获利来过食利阶层的生活,那你得看好本金,选好理财经理,并且没有道德洁癖,认可作为食利阶层的社会身份,不以之为耻。
那么,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如何获得安心,并且获得社会价值感?安心的前提是经济基础,社会价值感必须来源于社会,比如像美国政府那样明文规定,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回家照料家庭,另一方便能获得大幅减税,这个减税的额度便可代表回归家庭那一方做家务创造的经济价值。然而,这种政策可能会造成更多女性回归家庭的状况,从而导致职场女性的职业发展遭遇更大困难。另一种常见的家庭主妇获得社会价值感的办法就是抽时间做公益。
有一种支撑女性回归家庭的生活理念是认为丈夫一个人的收入足以支撑家庭的开销,女性可以考虑用买保险的方法来抵御丈夫遭遇意外身故的风险,这种方式仍然需要专业理财经理的协助来确认经济基础的牢固程度,同时,女性此时需要的生活哲学是选择接受现状,并且学会承受未来生活品质下降的变故。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被画家高更突然抛弃的他的原配妻子,高更的妻子不得不接受猝不及防的变故,变卖高更留给她和孩子们代表中产阶级生活的房产,搬去小公寓,适应清贫的生活,同时开始学做小生意来谋生,高更虽然没有死去,但他的远走高飞对他的原配妻子来说,便和死了丈夫一样了。当然,选择这种生活模式的好处是可以享受育儿的乐趣,万一丈夫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并且能够忠于家庭,女性便能因为减少了职场压力而延缓衰老,如此,便是夫妻双方、孩子和社会三赢的模式,否则,便是让女性承受巨大风险的生活模式。
最后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也是最简单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不婚或者丁克了!对于生活在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育儿支持环境下的女性,如果的确能享受自由的生活,有各种兴趣爱好,这就是一种最轻松潇洒,最能发展自我的生活方式了,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女性,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确信不会在未来对膝下无子感到遗憾。
大概比较各国政府的托幼服务和减税政策后,我认为很多欧洲国家和加拿大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是最合理的,那就是给予9个月的产假,并且女员工在返岗一段时间内不能被解雇,这样,女性或者可以顺利回归本职工作,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寻找下一份工作,以便顺利地延续职业生涯。
综合来看,无论是女性主动选择了生育并且主动承担其带来的后果,还是被动地同意了生孩子,比如在丈夫主动做出了一些承担家务责任的承诺以后同意生孩子,女性都处于承担更高风险的情境中,所以,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灵修班、手作班和女主人幸福讲座等等来帮助女性平复焦虑,获得幸福,然而,可悲的是,我们都没有能力推动制度的变革,柔弱的女性仍然被自然规律掌控,仍然因为生育而被动地承受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遗憾的是,在以上的所有女性生活模式分析中,我都没有把丈夫主动承担更多家务活的可能性放进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