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毛,你会在第一时间想起什么?
是“雨季不再来”里孤独敏感的叛逆少女,
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被抽走精神支柱的丧夫妇人?
合上书本,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漫天黄沙,呼吸中还散着一缕芬芳。
撒哈拉沙漠,我没去过,这辈子估摸也不会去。畏惧艰苦的自然环境是真,但更多还是担心骨感的现实破坏了三毛为我搭建的乌托邦。日子是真的苦,梦想又是真的“甜”。
她说,撒哈拉似是前世的故乡,那种非常人所能感知的召唤,便是梦的缘起;
她说,撒哈拉有她的家和爱人,因着她的孤注一掷,荷西无怨无悔一路追随;
她说,撒哈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她毕生珍爱的宝藏,叫她如何能离开;
她还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都得尝尝滋味,才不枉来人世走一遭。她说过不计其数的经典语录,乍看之时是平凡,细嚼慢咽是真理。这样的凡胎肉体里一定住着一个精灵的魂。
从最初素手描摹的婚后日常,到细笔勾勒的大小人物,她让我知道什么叫爱情,也让我身临其境,领略新鲜又略显愚昧的风土人情;她带我走进真假难辨的沉重历史,也让我陷入沉思,目睹着民族、独立、战争与和平的猛烈冲击。每一个从她笔端流淌的故事,总是轻而易举就触碰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乐她所乐,哀她所哀,痛她所痛,一世生人,十世悲欢。
我喜欢姑卡,那个十岁就出嫁的娃娃新娘,即便同大多撒哈拉威妇女一样,一生无法把握命运、活出自我,甚至不曾拥有理想,可眼中从未沾染丝毫杂质。对三毛,她给予最真诚的友谊;对世界,她抱以好奇又惶恐的矛盾心理;对幸福,她几乎不敢奢望;对时代洪流中的种种悲剧,她虽迷惘却没有丢弃善良的本性。这样一株开在荒蛮大地的无名小花,其实也有她璀璨明媚的春天啊!
我怜悯沙仑,那个对爱情一根筋到底的杂货店小哥,被女骗子卷走血汗钱后,依旧执迷不悟。石沉大海的信件,没能将他唤醒;突如其来的回信,却将他拉入另一个昭然若揭的陷阱。沙仑努力工作,积极攒钱,惹了一身伤,仍在用精神鸦片麻痹自我。当三毛抑制不住地爆发,这个沉默蜷缩的身影让我恍然察觉,他什么都懂,不过是选择逃避。文末,他选择消失,是幸福的重启,还是另一段悲剧的延续?谁知道呢!
我敬重沙巴军曹,那个以德报怨的铮铮汉子,用一场死亡奏响生命的讴歌。十几年前,因种族分歧、利益冲突,撒哈拉威残忍地令他在一夜间失去所有战友与唯一的兄弟。十几年来,背井离乡的孤独、人心动荡的时局,更让他心灰意冷。然而,就是这个与撒哈拉威不共戴天的男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用生命救下了仇人的孩子。兄弟的遗体已运回祖国,而他却永远地躺在这片伤心的土地。
我悲叹哑巴奴隶,那个勤劳朴实的黑人父亲,生来背负太多苦楚。世代为奴的思想压迫得他抬不起头,一贫如洗的家境迫使他不能放弃。可就算拼了命地干活,付出永远得不到回报。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曾遗忘责任,更不曾停止感恩。三毛送给他的食物,他千般不舍地留给孩子;三毛对他的好,他总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报答。然而,上天还是玩弄了他,他再次像一件商品被拍卖,他的自由、无奈,心酸都被狂风卷起的黄沙无情地吞噬。
我惋惜沙伊达和巴西里,那一对为理想与时代所负的牺牲者,一个为民族大业放弃所有,一个忠贞不屈悲壮落幕。巴西里心怀大志,终究无法凭一腔热血扭转落后的文明;沙伊达美丽坚强,终究不能以一己之力抵挡住丑恶的人性。骄傲的英雄如流星陨落,高贵的红颜若玫瑰凋零。三毛说,骆驼是沙漠的魂。我想,巴西里和沙伊达便是追着沙漠之魂安然地去了。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精神,却再也不会离开……
这是三毛视野中的撒哈拉,也是三毛又爱又恨的天堂地。该是怎样的玲珑心思,才能在枯燥的沙漠生活里细致地观察到这些不凡的生灵?该是怎样的浪漫情怀,才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冷静地思考出一段段极具哲理的感悟?
说到底,三毛就是个奇人,一个永葆天真、不忘本心的奇人。
她以清新素雅的文字为战马,奔走在红尘江湖;她以至真至纯的性情为锋刃,割裂了欺罔痴嗔。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泪流满面。所谓“素不相识,却眷念不休”的心灵交会,莫过于此。
没有荷西的三毛是痛不欲生的,没有读过三毛作品的人也是遗憾难平的。荷西对她的爱,铸就了她最幸福的时光;三毛对生命的爱,则锻造了我们最可爱的栖息之所。
她让每一个流浪的人儿不再迷惘,她让每一朵漂浮的流云找到方向,她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种下今生的因,期盼来世的果。每一世都活得漂亮,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每一秒都活得响亮!还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我们疯狂地爱她呢?
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好淬炼于平凡,而超脱于平凡。她是作家,是旅行家,亦是生活家。她写的是她的心情,也是别人的羁绊。她有一个难以忘怀的名字叫“三毛”,她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爱人叫“荷西”,她有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叫“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