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 文责自负
下班途经十字路口,瞥见一位老奶奶守着竹篮卖菜。篮子里的菜实在单薄:两三把棕叶捆着的红薯干,根数屈指可数;十来把玉米地里收的豆荚,每把都少得可怜。可架不住是农家自种的菜,总有人愿意停下来瞧瞧。
我凑上前问价,老奶奶眯着昏花的眼,笑着说:“原先卖两块钱一把,这都快晌午了,想早点回家,一块五卖了。”话音刚落,旁边一位穿得干净利落的大婶接了话。看她手上的银镯子、整齐的衣褶,倒像单位退休的,约莫七十出头。她捏起一把豆荚凑到老奶奶面前,声音拔高了些:“老人家,你看看嘛,就这么几根豆荚,还卖一块五?依我说,一块钱一把正好,我跟这姑娘把你这些都包了!”说着还朝我递眼神,盼着我搭腔,我却没作声。老奶奶的语气顿时硬了些,带着股执拗说:“我都八十多岁了,扛着篮子来街上卖菜,容易吗?一块五,少一分都不行!你要是闲贵,就给我放回篮子里。”大婶盯着那豆荚嫩得快冒水的模样,显然舍不得松手,可又不愿多掏五毛钱,便一直把豆荚捏在手里,两人就这么僵在那儿。
其实,我早认识这位老奶奶,她卖菜有些年头了。别家卖菜的要么论斤称,要么一把捆得还像个样,可她的菜卖得比谁都贵,量却少得可怜。哪怕当天卖不完,第二天照样提着篮子卖,直到菜蔫了、坏了,才不甘心地扔掉。我明知她的菜不划算,可看着老人家佝偻着背、攥着篮子把手的模样,实在不忍心砍价。
于是我从篮子里拿了一把豆荚,一边摸钱包一边笑着说:“我买一把尝尝鲜,还没吃过这么小巧的豆荚。然后又补了句:“您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菜,身体还这么硬朗,真是不容易,让人佩服。”说这话时,我悄悄瞟着身旁的大婶,盼着她能看在老奶奶年纪大的份上,别再讨价还价。
可大婶像没听见似的,径直从篮子里抓了两把豆角塞进布袋子,把手里攥得发烫的两块钱往老奶奶手里一塞,说:“我买两把,给你两块。”提着豆荚转身就走人,连头都没回。老奶奶捏着钱愣了愣,等反应过来,还差一块钱。急忙朝着大婶的背影喊:“哎!你还差我一块钱啊。你回来给我……”那声音追着大婶的脚步飘远,却没得到半点回应。
其实谁都清楚,老奶奶多这一块钱,未必能让她的日子宽裕几分。大婶少给一块钱,她的生活也不会差上毫厘。这短短几分钟的拉扯,却像一面小镜子,照出了人心底那点说不透的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