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沉默》是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的一篇课文。文章内容是关于孩子们很熟悉的生日的话题。
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课堂伊始,我学着文中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爸爸妈妈在你生日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这是一个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话音刚落,他们就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为了增强对比性,我又问:“那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举起的小手还不少。“他们生日的时候,你是怎么祝贺的呢?”我紧接着追问。很多孩子的手慢慢地缩了回去。一个孩子说道:“我爸爸妈妈不过生日的。”他的脸上写满了愧疚和可惜。
“我们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一定会想办法祝贺的呢?”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显然是不满足拥有的生日祝贺方式。看到这些,忍不住想引导一番。“爸爸妈妈难得忘记一两次也是有的,但是他们一定是爱我们的。想想我们,可能还有人一次都没有祝贺过爸爸妈妈生日的呢。但是我们有谁生日一次都没有祝贺过啊?……”我故作停顿,满心以为是没有例外的。
我扫视了班级一圈,在看到第一组前排的时候,我愣住了——有一只小手静静地举着。难道是她开小差了?“你的生日,爸爸妈妈一次都没有祝贺过吗?”“没有。”细微的声音从微启的唇间飘来。这怎么可能?我还是不敢相信。“祝贺的方式有很多哦,不一定是买蛋糕,送礼物,还可以有其他很多方式的呢?”我再次投向她询问的眼光。“是的。”又是简单的两个字,她的眼圈已经红润,脸上紧绷着,小脸涨得红红的。仔细搜索她的家庭情况,不是单亲,不是离异。
我设想过抛出问题后会产生的意外事故:胡同学家庭离异,但是他开朗,应该不会有太多负面情绪;许同学虽然家庭完整,但常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大人间的关系不和睦,要多关注她的反应,适时调整;高同学是重组家庭……所有的设想中,偏偏没有检索到这个小女孩的预案。置之不理,伤人!那怎么办呢?“补过生日。”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今年的生日过了吗?”我再次投向咨询的目光,希望放在了今天的生日上,或许可以联系家长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过了,是二月份。”很肯定的回答,阻断了我的又一个想法。看着她在眼眶里不断打转的泪水慢慢地溢出,越过了眼睑,酝酿了很久的泪滴笔直地掉下来,流向脸颊,流向嘴角,挂在下巴上……我的心紧缩了,装在她身体里的那颗柔软的心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不敢想。几秒钟的沉默,我转向班级其他学生,“同学们,你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她分享吗?我们找机会为她补过个生日吧!”建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再看她时,流到下巴的泪滴已经拭去,课堂得以继续。
这一日很巧,早上出门的时候想起家里的一袋瑞士糖还没开封,前几日正好在课文中读到了瑞士这个国家,决定带来和孩子们一起尝尝“瑞士”的味道。中午打开抽屉,见到这一盒糖,突然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给她补过一个生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