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理解父亲对我的不放心,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懂得少太多,又跟自己年轻时的性格太像,太害怕女儿掉入自己年轻时掉进去过的坑,太害怕女儿过的不幸福。
这种极度的爱之下,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放手,对于成年了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的我有了一种过度的干涉,于是乎总是让我有些受不了的想逃离。
我和父亲以及祖母性格有种天性在,就是蔑视一切权威,自己的经历和认知才是真理。于是我每每不敢对父亲提及书本上讲的如何如何,唯恐被说“读书读傻了”“书呆子”“不知变通”。其实书籍,尤其是经典优秀的书籍,是前人无数的智慧结晶,比微信上那些很无聊的被奉若真理的无营养的文章有价值万倍,只是读书和当今互联网的快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碎片化的时间让人很难静心阅读,于是微信上那些不知所云的所谓“真理”大行其道,到底是不是“毒鸡汤”,却是让人真假莫辨。在对微信上的“毒鸡汤”点赞并转发表示赞同的时候,也不要对真正的书本上的精华嗤之以鼻啊,毕竟很多优秀经典的书本是前人几乎历经一生的结晶,比微信上几乎不需要传播成本、未经严谨考证的所谓“经验”、“真理”,应该靠谱的多吧?信“偏方”不信科学实验和严谨的理论,这样的思路似乎跑偏了?
现在社会上双商高、有作为有能力的名人们,无一不是爱读书之人。因读书“呆”“傻”了的其实只是个例而已,一提到读书,就同“不知变通”化了等号,这是偏见啊。
书上讲的到底对不对,到底有没有一根筋照本宣科,读完之后才能评判,读都不读就一棍子打死,宝宝很委屈啊。
对于平时,与父亲偶有争辩的时候,我能怎么办呢?就像父亲所说的,“我说的仅供参考,你就听着就是了,不用反驳,对的你就听,不对的你也应着”,这大概是理想而且不太可能的吧。如果我真是听听就好,做的时候完全不顾父亲的意愿和想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争辩和激烈的反抗无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赞同,和为自己争取最有力的后盾而已啊。
想清楚自己争辩的真实心理之后,就要注意了,毕竟是想要获得支持,自己作为女儿,说话的方式方法太不对了,一定要改正。
做父母是多矛盾。既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又想让孩子“听话”。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没人是完美的人,即使是自己深信不疑的“真理”,都有可能是不对的啊。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就像我一味的希望父亲按照我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一样,不现实,且不一定对。
为人父母都从来不想坑害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候虽然不是主观的想去坑害,但限于个人的见识和过度的担心赶跑理智,却有可能反而起了反作用、帮了倒忙。
“你不能生了孩子之后一心只在孩子上,通过生孩子巩固在婆家的地位、拴住老公,你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业啊”和“你现在就得好好全身心的带孩子,断奶之前啥都别干就养好孩子”,这两点,多矛盾啊,可是还是被说出来了。相信父亲也不是不知道这是很矛盾的,内心也无比的煎熬,心疼自己的女儿要同时面对这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却无可奈何,恨不得替女承受,自身却还有太多太多的工作和责任去承担,无力再做太多。
爸爸说得对,他比我自己都更希望我婚姻美满、孩子健康优秀,要是可以的话,他都恨不得替我来养大我的孩子,让我没任何后顾之忧。
可怜天下父母心,爱之深责之切,但是我依然想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是时候放放手了。《童年的秘密》是蒙氏教育最经典的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在1907年所著,历经百年的检验,被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奉若儿童教育的经费。就如同蒙台梭利博士在书中所讲,“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成年了的子女更是如此吧,爱和尊重的环境已经有了,就少些担心,相信女儿的能量足以支撑她好好活在这个世界,相信女儿作为母亲的直觉和能力总会及时让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做法调整到合适的状态。
给自己定个规矩,定期跟父亲交流和探讨问题,之前也说了,父亲是我这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书,无论长到多大年龄,也会不断翻出新知。常读常新,努力学习,耐心沟通,希望自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