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高校制定了学生必须做够一定小时数的社会实践,才能拿到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学分”,继而可以顺利毕业的规定。这样的硬性规定被推广到全国以后,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兴趣”陡然提高了一大截。
2017年,“95后”已然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然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质疑和误解却始终挥之不去:“自我” “任性” “非主流” “不靠谱”……这些属性总是被挑剔的人无限放大,最终演化为群体特性在舆论中饱受批判,但真实的“95后”是这样么?
据某项调查数据显示,有 56.6% 的在校大学生都有过实习经历,其中部分同学在大一时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还有 27.0% 的大学生在毕业前会通过多次实习来选择适合的工作方向并磨练自己的能力。
可以说,“95后”会主动通过实习,弥补学校教育中缺少的部分,适应工作要求。与人们的普遍印象不同的是,“95后”大学生的实习目的比较清晰。
75.5% 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实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60.1% 的大学生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关的实习岗位。在实习阶段,薪酬不再是“95后”的主要诉求,对于他们而言,能够获得能力上的成长才是关键。
在我们生活方式早已彻底互联化的今天,在能够被称为是互联网模式的实习类渠道中,认同度和使用比例最高的还是58同城或前程无忧这样代表本世纪前十年互联网产品方向,在互联网圈子里也公认过时的“大杂烩”式招聘网站。
而真正算是新事物的实习招聘类APP及公众号,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则分别只有10.5%和12.9%,和传统渠道相比简直低的可怜。
有真实需求的企业招不到人,同时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实习的机会。这种现状实际上也和同学们在寻找实习机会时使用的工具及平台过于原始有关。
近年来,与大学生实习相关的各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不少还直接侵害了学生的利益。0%以上的实习单位既不会和学生签订任何协议或合同,也不会给实习生提供任何工伤,人身伤害等保险保障。
曾经有一个在影院实习大专生,上班路上被汽车撞断了一条腿,但由于没合同没保险,学生只能自认倒霉,单位只是去看她时送了一束花和几百块钱作为抚恤。
对涉世未深的95后大学生来说,一份靠谱实习是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是能否收获知识的重要条件。如果你还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平台,那不妨去“唐唐人才网·全球人才库”看看,各种培训课程、实习岗位、志愿活动总有一样能满足你的要求!95后,就是要勇于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