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匆匆忙忙就上班了,有天老公问我:要去看《哪吒》不?我说,我不去。在我的潜意识里,哪咤不就是个动画片吗?都是小孩子看的,记忆还停留在我上小学时看《封神榜》哪咤的那些片段里。于是他便带着孩子去看了。
有天出去玩,儿子给我说,妈妈我还想再去看一遍《哪咤》,我说:你确定你还想去看一遍?他点点头。从小长到这么大,带他去影院看的片子不计其数,从来没听他说,哪个片子要去看第二遍的。我从网上了解到哪咤的票房记录再结合孩子的反映,判断这部片子可能真的很好看。于是我回复说:再看一遍可以,能不能这次看了,我们写个观后感,他说:没问题。于是他去影院看了第二遍。
这周闺蜜过生日,我们一起去看哪咤,儿子知道后,他说:你看完了,要不也写个观后感?我第一反应是:初中当班长时,班主任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打铁要本身硬。于是我回复说:没问题。
下午4点差几分,当我们走进影厅的时候,已经满满当当了,我们的位子靠正中间,我和衣坐下。还有几分钟才开始,一会是车的广告,一会是学习机的广告,现在看电视的人少了,放电影这广告变成了强制植入。
4:00整屏幕立即切到放映界面,戴着3D眼镜,画面真的好生动,画质也好清晰,人的眼睛马上被屏幕吸引与滋养,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感觉啦,还记得最初有这种感觉是看《阿凡达》,虽然过去了十多年,当时那种震撼的场面现在都还模糊记得,貌似自己飞越了一次张家界。我时不时地把3D眼镜摘下,发现摘下就是平面的,戴上就是立体的,于是就一直戴着,发现自己很投入,居然心里没有杂念,整个剧情节奏比较快,看到有震撼场面的时候,就和闺蜜聊聊。这做起来太费劲了吧(毕竟我们都是IT专业),场上宏大壮观的场面,不知道后面是多少个码农和设计师不眠不休扣出来的。
剧情的反转有点让我眼前一亮,一直觉得那个无量天尊是神,是正义和全能的化身,没想道作恶多端的都是他,有点意思。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觉知,在成长的某个阶段一直崇拜和信仰的东西,到最后你发现他狗屁不是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力量又不够时,于是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哪咤当时的力量也不够,但是他奋力反抗了,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勇气,人到中年缺乏的是勇气与斗志,更多的是妥协和明哲保身。
当哪咤千针穿身,他忍受剧痛。母亲眼看就要被融化成仙丹,母亲选择了哪怕自己死,也不要让哪咤活着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她要再抱抱哪咤,临死前脑海里都是哪咤成长的过往,我眼泪止不住就滚了出来,她对哪咤说,不管你是魔是仙,我都爱你。已为人母的我,特别能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那份爱与惦念,其实自己受苦受难可以,但孩子如果受苦受难就等于是在拿针扎母亲的心,生不如死。
接下来的剧情我以为哪咤就会被烈焰烧死,她悲伤于母亲的死,觉得自己来世间这些年竟淘气了,悲伤到了极点,他即使知道自己用力会魂飞魄散,也要为母报仇。没想到他用尽全力,结合当时的烈焰环境反而让他完成了重生,重生后的哪咤帅呆了,威力更是大增,反观我们很多人,在舒适区呆久了,不想变,怕累,更怕所谓的不确定,于是选择了止步不前,如果没有那撕心裂肺的阵痛又哪会有裂盘重生的那一刻。
整整两个半小时,放映完时。我们都意犹未尽,闺蜜说她要回去把哪咤1看了,我说难怪孩子要求要看第二遍,确实是值得一看,难得的好片子,怪不得票房冲得那么高。观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不管是场面的震撼还是对神化的理解都非常的具有想象力。已经四十加的我,到目前为止,就看过两部比较震撼的电影,一部是《阿凡达》一部是《哪咤》。
拍一部好片子不容易,有好的创意还要能实施,十年磨一剑,1年磨1.5秒,几百次的修改,那是怎样的精益求精,不容瑕疵。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有这种精神能做到的,而是一个巨大的团队,每个人对自己要求都那么高,都那么的追求极致才有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哪咤。
致敬哪咤背后的团队。一股清流,那种精雕细琢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跟随和模仿。感恩生在这个盛世,让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精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