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有半个月了。
跟着高中同学出去了三次,一次去了房山区,一次去了奥林匹克公园,前天又去了圆明园。
坐在公交车上,各种城市元素冲进我的眼睛,至少就目前而言,我觉得很新鲜。从圆明园回来的路上,我看到了腾讯视频的办公大厦,看到了学而思网校的总部,那些原来离我很远的地方,现在却似乎触手可及。
但其实,它们依然离我很远。记得第一次来北京,是去年七月份。由于担心参加北大调研项目的培训会迟到,所以我和雯子提前一天到了北京,学校督导说提前来京不提供住宿,我们只好自己找住处。
雯子刚好忘记带身份证了,这在北京可是个大事儿,意味着我们没办法住进条件稍好的宾馆或旅店。由于第一次来北京,对这里的生存模式也不是很清楚,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了三四个小时以后,我们竟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一个地下旅社。
它在北京三环以内,地下二层,上面是地下停车场和一幢高大华丽的写字楼。地面上人来人往,人们衣着鲜艳,行色匆匆。沿着楼梯走下去,我看到了另一副景象:这里没有一丝自然光,潮湿,电灯闪着昏暗的光,四五个超级大号的电风扇被安置在每一个过道口,疯狂地摇着头。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大部分人都去上班了,一扇扇门好像遥控器上的按键,紧闭着,宣告着某一空间的独立。旅店老板带我们去了最里面的一间大床房,这里的确只有一张大床,一个小床头柜上放着电视机,路由器放在头顶的下水道管子上,这金属管子里时不时传来水流的声音。床铺很潮湿,由于坐了一夜火车,又奔波了大半天,我和雯子也顾不得那么多,躺倒便睡着了。
如果用电影手法表达,我一定要设定一个远景场景,让地面变成一条分割线,地上写字楼与地下住宿区一明一暗,一暖一冷,一宽一窄,各种管道是贯通上下的唯一线路,如此互相映衬,甚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叫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也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前天出门,看到马路上紧致有序的车流,以及整整齐齐摆放在路边的成百上千辆共享单车,我觉得城市的确很美好。
但是城市和谐吗?世博会上提出的“和谐社会”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如果这些都满足了,我们将会看到真的和谐。
虽然来北京的第一站并没有让我看到“和谐”二字,但我相信它就在不远处。
无论如何,北京,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