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在外,习惯了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最基本的就是无论何时,反锁所有的门。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发现。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农村出身,农村长大,对于邻居好像是比远房亲戚更亲近的人,我们很熟悉。茶余饭后,唠唠家常,串个门,似乎似乎是经常的事情。
曾经听说,城里的小区生活了十年,对面是谁都不知道,我觉得很奇怪,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可能不认识呢?
今天,我好想知道些许了!
今天,初来乍到广州的我决定出去转转,融入这个城市。出门,一如既往的反锁了,却不知道合租的室友没有钥匙,下班回来的她,回去到,房东给我发消息,室友爬窗户进门的。显然,我其实有点慌,毕竟住在9楼,爬窗户,不安全,怕出事,立马给室友发消息问情况。
与此同时,房东把我拉进了“猫窝”的公寓微信群,里面都是曾经的住户或者是现在正在住的。房东说我和另外一个女生都是新来的,出于礼貌,我在里面做了自我介绍,群里静悄悄的,静的可怕。没有热烈地欢迎,没有最近地问候,没有……什么都没有,我的自我介绍就是话题的终结者!不对,连开始都没有,何来的终结,应该是我唱独角戏。
今天,回到家。第一次看到一起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部分室友,一如既往的冷漠。我是那种自带节奏,喜欢和周边的人都好好相处的人,至少相互认识一下吧。但是,周围的人好像不太乐意。
是社会变冷漠了吗?还是我太热情?是不是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会不会我也会被“同化”。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是一个有问必回的人,不管我知不知道,因为我觉得回复消息是对人最基本的一种礼貌吧,除非真的没看到,加以抱歉。
但是,我周围的人好像都不太喜欢回复消息,慢慢地处于“报复”我也好像喜欢不回复消息了。可能被“同化”了吧。
我还记得我曾经发过一次朋友圈说:愿最后,我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不要成为那个讨厌的人。
“一言堂”事件发生后,有个学生干部给我评论:最后,为了适应“社会”,我们终将成为那个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我觉得我们曾经喜欢的那种生活,想成为的那个影子就像是我们的情人。让你战战兢兢的和他相处着,然后突然有一天他把你甩了,毫无征兆,毫不留情。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又让你毫不知情。等你有一天,意识到的时候,让你懊恼、让你怀念、让你哭过笑过之后,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那么单纯而又真诚的状态。然后,成为了那个你不想成为的人。
面对这些,我后知后觉,明白之后,才学会坚强和笃定。
去掂量自己到底几斤几两,确定自己能成为与社会媒体里展现的相符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