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孩子们作文无素材,要么堆砌词语无病呻吟,要么生拉活扯老调重弹的现状,决定创设情景为他们提供作文素材,每次来一个小活动,写一个小片段,落实一个写作训练点。
4--6人一组,选一个组长,确定次序,老师事先在字条上写好表示人情态的成语,几个人看字条后用身体语言比划,不能出声,一个人负责猜测,时间为一分钟。其他同学的任务是观察同学的表情、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可能是时间太短,也可能是众目睽睽之下高度紧张的缘故,尽管比划的同学使出浑身解数,有的还惟妙惟肖,几个小组都落败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兴致盎然,接着写片段练习,写作训练点是人物描写。
有了前面的铺垫,不到二十分钟,孩子们一挥而就,下面是几个孩子的作品:
(一)
讲台上,一片喧闹,原来是同学们在玩“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带上有四个同学,只见第一个同学一边转圈一边指着黑板,第二个同学把手合成圆形,用嘴巴向里吹着气,第三个同学扇动着“翅膀”,我心中一紧,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字“鸡”,第四个同学一脸平淡,跳了几下又忽然停止又忽然跳了几下,我心中确定了第四个字的答案,肯定是“跳”。这是什么成语呢?难道是“鸡飞狗跳”?可为什么第一个同学好像指着黑板上的“雨”字又指指窗外呢?
我不敢说出心中的猜测,台上四个同学焦急万分,第一个干脆在台上跳起了芭蕾舞。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一会儿老师就说出“时间到了”四个字,在我听来简直如雷贯耳,背后也冒出一层冷汗,台上的同学停止了比划,催促我说出成语,我迫于无奈,只好嗫嚅着报出我那不确定的答案“鸡飞狗跳”。我话音未落,台上四个同学的脸已经笑得涨红。
我这才得知他们比划的成语是“欢呼雀跃”,我们便带着失落和意犹未尽回到座位上。(ysh)
点评:小作者细致刻画了台上同学的表情动作,用自己的心理描写和感受制造悬念,渲染紧张气氛,引人入胜,结尾揭开悬念,让读者也会心一笑,真是妙不可言。
(二)
轮到我们组了,有了第一组的铺垫,我大致明白了游戏的技巧—其实只要精确地猜对其中的两个字儿,这游戏就等于是成语填空了,我对此还是蛮有信心的。
可是现实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
四个组员抽完成语,交头接耳地嘀咕了半天后,“上坐”到了“导师席”,我是站在台上的猜测者,小组的命运就掌握在我手中,我深吸一口气,当老师说“开始”时,我也按下了心中的计时器。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目瞪口呆,hxy神色飞扬地指着zy,分明是提醒我成语第一个字是“张”或“晔”,我竟以为第一个字已知晓,于是让他们继续,dhy,什么也没有做,说明第二个字不好比划,hjy却举起双臂,呼地转了一圈,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四个人一起做了最后一个动作—无一例外地举起手,勾起手指,在空中像鬼一样抓啊抓,我面无表情地愣在那里,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惜来不及了,时间到,公布答案,居然是“张牙舞爪”!(lyc)
点评:小作者同样有读者意识,开始信心满满,看似稳操胜券,中间陡然一转,疑窦丛生,同学的动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动相辅相成,紧紧抓住读者心理,最后抖开包袱,把一分钟过程写得一波三折,妙趣横生。
(三)
几分钟前,老师让我们玩一个“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在之前两组“集体毁灭“之后,我们第三组上场了。
“这是什么字?”在看到老师给我们四个的字条以后,我的脑海中迅速拉起了这几个字的大横幅,这个成语是“欢呼雀跃”,我被分配在最简单的“跃”字,Zqx表演的的“欢”字,让人打破头也想不通,她指着黑板上784分的最高总分,跳了几跳,在原地转了个圈,cy表演的“呼”字,是最像的一个,她把双手拢在口边,无声地大喊,zy表演的是“雀”字,她像小鸟摆了摆像翼一样下放着的手,而表演“跃”字的我,手都不用动,在原地跳了两下。
在我们把这一组动作重播了两遍后,老师宣告时间结束,对面的猜测者杨舒涵,小声地说出了“鸡飞狗跳”四个字,我顿时好像听见眼镜碎地的声音……(hwy)
点评:小作者采用的是顺叙,没有波澜,但她的语言极富个性,“脑海中迅速拉起了这几个字的大横幅”,写出自己聚精会神的状态,“打破头也想不通”表示对队友动作的质疑,“眼睛碎地的声音”则是失望心情的形象表述,这样鲜活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
(四)
我们居然抽到了“暴跳如雷”这个成语,“这怎么比划啊?”我心想,但已经开始总不能打退堂鼓吧。
老师很快按下了计时器,只有一分钟时间啊,msy比划第一个“暴”字,其实我也不清楚她到底是什么动作,双手拢在胸前,突然以圆形朝天空划去,可能是想模仿“爆炸”吧,我的“跳”字相比之下就简单多了,可我在原地跳了很多下,对面的hqy还是一脸的不解和茫然,最后两个字还是msy比划的,只见她双手举向空中,然后慢悠悠地飘舞下来,这是无声的闪电雷鸣吗?这怎么能看出来啊,下面的同学捧腹大笑,我哭笑不得,看着hqy呆呆地望着我们,真的很想求她的“心理阴影面积”。(jt)
点评:写人物动作表情是正面描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属于侧面烘托,结尾一句令人忍俊不禁。
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可以有效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比较适合小学生,不过,初中阶段,偶尔为之,也颇有收获呢!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