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之游坦之打败少林寺方丈大师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且被不断的翻拍成电视剧,真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一部武侠小说要成为经典,光写精妙的武术和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等非黑即白是远远不够的,里面需要有引起发人深省的情节,才能让读者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体验,看不一遍就不想看的小说,永远不可能成为经典。今日要说的是人物不是大人物,而是说一个小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的人物,聚贤庄少庄主游坦之。

       游坦之从小生活在武术世家,有良好的家室,父亲和叔叔武功都不弱,但他的武功不怎样,智商和情商都不是很高,不幸父亲和叔叔在聚贤庄召开武林大会时,被乔峰打败,自觉愧对师傅,而自杀,从此游坦之变成了孤儿,流落江湖,后因为机缘巧合,和阿紫相遇,因为对阿紫的爱慕,成为了阿紫的忠实粉丝,为了阿紫可以付出生命,于是在阿紫的怂恿下,游坦之成为了阿紫练化功大法的试毒对象,也算游坦之命大福大,无意中得到了少林寺的易经经,最终,游坦之不但不被毒死,反倒练成了当是超一流高手,慕容复、丁春秋和少林寺的方丈大师都打不过他。

      这里有一个非常反常之处,游坦之竟然打败了少林寺的方丈大师,而且还是用少林寺的易经经打败了少林方丈大师,众所周知,少林寺的方丈大师也是常年练习易经经,也是精通易经经的,怎么会打不过一个自学成才的游坦之呢?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其解的原因有三:第一、游坦之学易经经没有人给予指点,而方丈大师从小就出家,可以推断出方丈学习易经经肯定有师傅给予指导;第二、游坦之没有系统的学习,只是胡乱的学习一通,而方丈大师肯定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学习的,最终是学成体系的;第三,游坦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人给他反馈,他练得的对不对,而方丈大师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有人给予反馈,还为其纠正错误的动作。

      曾经我也一度怀疑过,是不是金庸先生看不起少林寺的,让一个无名小子就打败了武林泰斗方丈大师,故意抹黑少林寺。但随着我的生活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金庸先生的伟大,金庸先生没有看不起少林寺,也没有辱没了少林寺的江湖地位,毕竟游坦之是用易经经打败了方丈大师,对少林寺来说不丢人。那么金庸先生这样安排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张呢?

      我试着分析一下,看看能不能说服你。首先,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学会易经经的,少林寺方丈大师学习过程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开始学,从由易到难,一个一个的难关突破,这个过程之中一直有老师给予指导,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学。游坦之呢,是快要死的时候才学的,他是遇到问题了才去学。其次学习的目的不同,方丈大师学习易经经的目的不明确,少林寺有很多绝学,说实在的话,方丈大师自己都可能不知道我学习易经经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只是为了传承才学,为了学而学。游坦之呢?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救命,就是我们所说的带着问题去学,学不懂学不透他的问题就解决不了。第三,学习的效果不同,方丈大师学习的效果一般,进步慢和快对他意义不大,可能只和天资有关,自然学习的效果就不太好。而游坦之呢,学习的效果很好,因为学完之后,自己保住性命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综上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游坦之打败了方丈大师就不奇怪了。

      那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成年人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不应该是想到什么就什么,更不应该是别人说什么好就学什么,应该是根据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决定学什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带着问题学,有没有学懂的检验标准就是看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