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建昌江》:江景寄情,韵味悠长

《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题解

白居易一生宦海浮沉,足迹遍布多地,此诗创作具体年份难考,但大致是他在外地任职或游历途中,经过建昌江时所作。彼时,诗人或许正处于人生的某个特殊阶段,建昌江的景象触发了他对往昔经历的回忆与感慨,遂成此诗。

逐句赏析

“建昌江水县门前”,首句点明地点,简洁地描绘出建昌江流经县城门前的画面,为全诗铺设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质朴的初始印象,让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将目光聚焦于这一江一县。

“立马教人唤渡船”,此句承接上句,勾勒出诗人行至此处的举动。诗人骑在马上,吩咐人去唤渡船。一个简单的动作,既展现出诗人的行程状态,又暗示了旅途的奔波。同时,这一行为也使画面增添了动态感,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伫立江边,等待渡船的情景。

“忽似往年归蔡渡”,“忽似”二字陡然一转,由眼前建昌江的情景,瞬间联想到过去归蔡渡的经历。这种联想来得突然,却又自然流畅,说明过去归蔡渡的场景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此时,建昌江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蔡渡产生了某种共鸣,引发了诗人情感的波澜。

“草风沙雨渭河边”,尾句进一步描述记忆中蔡渡的场景——渭河边,草在风中摇曳,沙在雨中纷飞。“草风”“沙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迷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往昔经历的沧桑。渭河边的蔡渡,或许承载着诗人重要的人生回忆,可能是欢乐,也可能是忧愁,而如今在建昌江的触动下,那些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作品特点与创意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情景交融,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两幅画面——眼前的建昌江景与记忆中的蔡渡之景,通过巧妙的联想将二者相连。

诗人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将情感蕴含在场景之中,让读者从场景的转换与氛围的营造中,去体会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余味悠长。

创意上,诗人打破时空限制,将当下与往昔并置,通过相似场景引发联想,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看似平淡的叙述,实则饱含深情,以小见大,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

名家评价与地位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著称,此诗也不例外。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技巧,但凭借真挚的情感与巧妙的构思打动人心。

在白居易众多诗作中,它以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对人生瞬间感悟的捕捉,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在古代诗歌中,这类借景抒情、以今忆昔的作品并不少见,但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质朴的语言,为该题材的创作增添了一抹亮色,对后世诗人在情感表达与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古典诗词发展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白居易诗全集(J1) 「吉祥寺见钱侍郎题名」 云雨三年别,风波万里行。愁来正萧索,况见古人名。 「集贤池答侍中问」...
    汉唐雄风阅读 13,145评论 1 12
  • 白居易有首诗,叫《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这大概是白居易中...
    文也王阅读 1,222评论 1 2
  • 据说练字可以使人平静,实在烦躁的时候,我会强迫自己坐下来用宣纸信笺写几个硬笔字。年前写过白居易的“身闲心无事,白日...
    金安哥阅读 3,511评论 0 1
  • 读书时学《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写“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好不可怜;后来这诗还生了个典故,叫...
    谢玩玩阅读 4,383评论 3 3
  • 上涨渡曾经是老渭南境内一个重要的渡口,现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横架在渭河上贯通南北的渭蒲大桥。 据史料记载,上...
    四月丽人阅读 4,0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