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投资理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股市,但是今年的股市情相信不仅是拿着刀子扎你的心,简直是拿着锯子在反复锯啊!
那么,股市都跌成这样了,还能投资吗?股市是个无底洞吗?除了股市,我们的钱还可以用来投资什么?我想财富自由,怎么办?
别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快速致富的方法请出门左转看《刑法》,我这里有一本武林秘籍,教你稳扎稳打,慢慢变富!
普通人想要赚钱,甚至实现财富自由,基本上有两种方式,要么通过工作、副业或参与创业,要么通过理财投资,那对于我们普通的打工人来说,什么样的理财方式是最合适的?如何才能让咱们的储蓄收益最大化?接下来,我会从零基础开始为大家讲一些关于经济和投资理财的内容,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在讲之前,我有必要强调一下,对于咱们年轻人来说,通过工作和参与创业,为更多的人提供价值才是赚钱的基本逻辑,我们学习理财,是为了有更好的资金使用方式,不要本末倒置,不做实事,只想通过投资实现财富自由。
首先,在讲最基础内容之前,我先分享一个可能跟你认知不太一样的内容。我先跳过最基础的内容,讲一个关于基本认知的书籍,慢慢变富。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
特记:投资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百米冲刺。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关于投资和复利方面的认知,估计会颠覆你的固有印象。
那就是,从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市场以及咱们中国市场来看,近几十年来,如何投资收益是最高的?
美国著名教授杰里米西格尔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股市长线法宝》,整理了美国1802-2012年这210年的各项金融资产的真实收益率(也就是年复合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
股票:6.6%
长期国债:3.6%
短期国债:2.7%
黄金0.7%
美元-1.4%
股票资产完胜。
那么中国股市呢?以上证指数为例,上证指数从1990年100点开始,截止到今天的年复合收益率在12%左右,说到这里,大家肯定关心,如果跟楼市比呢?咱们房价上涨可是火箭速度。如果统计2004到2020年,北京上海投资回报在15%以上,高于股市,但是如果从90年代开始计算,北京是9%,上海是13%,并没有比股市收益高出太多。而且未来房价的回报,预计会大幅低于股市。
所以,综合来看,长时间持有股票或者基金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式。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对投资理财的收益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接下来,我在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你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了。
《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里有一个例子,甲和乙两个人同岁,甲投资起步早,20岁开始投资,接下来20年里每年投资4000元,到40岁以后不再投资,累计投资8万元;乙投资比较晚,从40岁开始投资,每年也投资4000元,一直投资到65岁,累计投资10万元。假定甲和乙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都是10%,最后因为甲投资早,在他们都65岁的时候,投入更少的甲,财富反而是乙的7倍!所以投资越早开始越好!前期本金少也是好事,可以有更从容的心态去练手,可以利用很长的时间周期,完善投资方法,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上手实践,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一个成熟投资者,至少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走过一轮牛熊。
今天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整体认知,参考的书籍有慢慢变富和《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大家如果是纯小白,或者是想给孩子做财商启蒙,还是可以从小狗钱钱和穷爸爸富爸爸看起,先有认知,才能更有动力学习知识,当然后面我们也会讲到这两本书。
事实需要数据支撑,知识需要故事具象,准备好,带你从零开始学经济。
跟着前文,我们正式开始《慢慢变富》这本书的讲解了。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思想篇、选择篇、估值篇、持有篇、修养篇。
第一部分:思想篇:
一、股市中往往7赔2平1赚,很多人哪怕在行情好的时候也未必能赚到钱,行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亏的更多。其中投资不赚钱就两个错误:1,买的太贵;2,卖的太早。其实拿稳指数长期来看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如果总嫌收益低,总折腾,最后赔钱几率反而更高。
二、理念分析:如何才能在股市赚到钱?基本上能赚钱的都是价值投资派,第一类是格雷厄姆派,主张用清算价值作为标准,就是把公司拆分来卖,也能收回投资,这也是早期巴菲特投资方法。第二类是费雪派,就是看好成长股,虽然现在买的不便宜,但是公司未来会成长,也能赚到钱,巴菲特中期也采用费雪观点。第三类是巴菲特-芒格派,只要买到价格低于价值的公司就OK,就是买价格便宜的好公司,但是在好公司和价格冲突的时候,优先考虑好公司。
三、价值投资是长期投资:投资的前提是不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尤其是专业门槛过高的领域。价值投资肯定可以赚到钱,但很多人没有赚到钱,就是因为大家觉得价值投资增长太慢,想一夜暴富。李嘉诚有个比喻,如果有年化20%的收益,每年只需存1.4万,40年后就是1个亿。但是财富的增速不是线性的,第一个10年,只有36万,第二个10年,有261万,第三个10年,上千万,第4个10年才是1个亿。年化20%非常难,但是年化10到15并不难,所以及早规划,很多人退休的时候,都应该是千万富翁,这就是价值投资。
四、为什么投资越早越好?复利前提下,以年化15%为例,投资50年,最后5年的收益,要超过之前的45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开始,哪怕提前开始5年,最后就能多获得一倍的财富。《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里有一个例子,甲和乙两个人同岁,甲投资起步早,20岁开始投资,接下来20年里每年投资4000元,到40岁以后不再投资,累计投资8万元;乙投资比较晚,从40岁开始投资,每年也投资4000元,一直投资到65岁,累计投资10万元。假定甲和乙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都是10%,最后由于甲投资早,他们都65岁的时候,投入更少的甲,财富反而是乙的7倍!所以投资越早开始越好!前期本金少也是好事,可以有更从容的心态去练手,可以利用很长的时间周期,完善投资方法,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上手实践,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一个成熟投资者,至少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走过一轮牛熊。
五、投资赚的是什么钱?股市中有两个部分的钱可以赚,一个是企业成长的钱,包括业绩增长和股息率,大部分企业业绩都是越来越好的,所以只要不买最热门的公司,基本没太大问题;第二是市场估值变动的钱,熊市肯定是估值最低,牛市估值最高,所以我们要在熊市买入持续下跌的股票,绝不能牛市入场。所以投资的关键在于在熊市的时候买入非热门公司,赚钱的概率就会很大,如果还是不放心,熊市买宽基指数最踏实,宽基指数一定会涨起来,例如沪深300、中证500。
六、最后提醒:不算通胀,市场长期回报10%-12%,咱们能做到12%-15%已经很不错,能超过20%的都是大师级别,投资是长期的事情,不能因为短期运气好就膨胀。最后就是,永远不要全部投入,要给自己留足犯错的空间。
投资不是百米冲刺,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耐心等待市场机会!
我们还是继续讲解《慢慢变富》这本书。
第二部分:选择篇
1,选择时间:巴菲特说不想持有10年,那就1分钟也不要持有。很多投资大师很少卖股票,而是通过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再去买新的公司。只要不卖,就不可能被市场打败。
巴菲特拥有的优势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基金经理很难模仿巴菲特,因为他们有业绩要求,有基民赎回的压力,比如明知市场到底了,应该抄底而不是卖出,但如果基民赎回,他只能被迫卖股票。我们没有这种风险,我们可以用打工的钱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我们长期投资,买几个指数,一直持有,等大跌了,再用后来的钱买入抄底,就一定能跑赢指数,创造年化12%以上的收益。最后,要树立一个意识,波动不是风险,真正的风险是卖出,卖出才是永久损失。
2,选股8不投:1,不投强周期,可以一直拿着弱周期。(提供生活必须品的行业是弱周期,提供非必需品的就是强周期行业)。如果能看懂周期转动,强周期行业将是送钱机会;2,重资产企业不投,容易亏损,投资轻资产高商誉企业;3,单纯炒作概念的不投;4,处于强风口不投,估值肯定高;5;讲重组故事不投,除非有内部消息,否则就是接盘;6,只投行业优胜者,如果行业还没胜出者,就先等等;7,容易快速改变的行业不投,比如科技行业,盖茨和马化腾都曾减持自己公司股份造成财富缩水,但是如果在基本面没问题的前提下,价格便宜,还是可以买;8,看不懂不投。
3,能力圈:投资企业要看懂它的商业模式,如何赚钱?为什么他能赚到钱别人赚不到?利润从何而来?未来哪里还可以继续增长?但是企业光有利润是不够的,还要看利润能否被拿走。如果我们买入一个企业,每年能拿到分红,就是好投资,如果不但拿不到钱,还要每年添钱,就不是好投资,巴菲特曾投航空公司基本没赚过钱,因为一方面成本巨大,另一方面产生的现金流还要反复投入市场,才能保住现有生意,这就是糟糕的投资。
4,选好股的标准:1,选对行业就成功一半,医药和消费牛股成群,农业和军工一般害人不浅,美国从1957到2003年,涨的最好的公司前20名,有11家消费品公司,6家制药企业;A股也是一样,主要来自于医药(38%);制造业(14%);食品饮料(10%)。消费和医药是投资永恒的主题,如果不会投资,就买这两个行业的指数。科技股在涨的好的时候千万别碰。2,投资者一定不要追高,以过高的价格买入好公司,99%会亏损,在熊市里买中庸的公司或者指数,基本上百分百赚到钱。3,五个标准分别为长寿性(存续期越长的公司越好);稳定性(围绕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是C端的企业);盈利性(避开重资产公司,尽量选择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超过15%的);成长性(稳定成长,年化10%左右就够,长期成长太快不可能实现);有德性(看对股东的态度,是否分红,股息在3%到5%比较正常)。
5,选好股9把快刀:1,比较优势,看大的格局和趋势,比如中国崛起;2,经济特权,公司能够自主调价,且销量不受影响,比如茅台、阿胶等;3,文化血脉,百年老店或者文化象征,比如美国可口可乐,中国茅台/云南白药;4,平台生态,腾讯、阿里;5,连锁服务:沃尔玛、爱尔眼科等,但是要有耐心,看走出地域限制后是否能取得成功,比如全聚德走向全国就不顺利;6,知名品牌:大概理解,行业前三名;7,行业命相:好的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群雄割据的行业一定不是好行业。比如游戏公司。8,央视广告,牛股一定来自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产品中;9,养老股票:看长期,看长期!长牛股的特征,就是有节奏的向上生长,斜向向上,当价格跌到长期月线级别的均线组时,可以买入并长期持有。无论成长股还是价值股,不能买贵!
6,读财报:1,看ROE,长期净资产收益率必须保持在15%以上,茅台和格力,多年都保持在3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把公司拆解为三种模式:茅台模式:高利润少销售;沃尔玛模式:薄利多销;银行模式:主要靠杠杆。2,看企业市场占有率:看年收入总量;3,看毛利率,净利率:不走量的要毛利30%以上,同时毛利率一般用于同行业比较;4,自由现金流: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要尽量趋近,至少70%以上。计算方式可以简单把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相加,减去出去的钱。看这个标准要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扩张时期一定比较少。回头我们会专门讲一本关于如何阅读财报的书籍。
我们还是继续讲解《慢慢变富》这本书。
第三部分:估值篇
1,计算市场估值方法:1,市销率:股价比上每股销售收入,没有利润的公司,或者还在高速成长的公司,适合使用市场销售率估值,但是有缺陷,要先了解商业模式,比如100元钞票卖50,理论上销售额可以无限大,但是没意义;2,市净率: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这是格雷厄姆指标,适用于重资产企业,但是这种企业如果运营不好容易变成有毒资产;3,市盈率:最客观,股价比上每股盈利,通常适用稳定行业,比如医药、消费、零售,但是容易造假,所以要看扣非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与公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后的净利润),以及净利润的构成,再跟现金流去比对。最好再和市销率和市净率去做验证;4,复合指标-市盈率增长率,PEG,由彼得林奇提出,市盈率不应超过增长率,例如一家公司增长30%,估值不应该高于30倍。但是市盈率太高也不现实,因为持续高增长不太现实。
2,估值的内在价值分为四个维度:1,时间周期,在股票估值上,时间周期最长的公司肯定价值最高;2,自由现金流,就是企业能够拿走的钱;3,折现率,未来产生现金,那是未来的钱,要把未来的钱计算到现在,就需要一个折现率,一般设定为5%左右,比如明年的100元,相当于今年的95元;4,管理层。
3,主流估值思路:1,整体估值法,先看目前该公司总市值是多少,根据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水平,与其它较为成熟的公司进行比对,判断应该有多少估值。比如2002年巴菲特买入中石油,他计算,中石油生产中国三分之二的天然气和石油,中国一天消耗量为500万桶石油,而中石油估值只有埃克森美孚的一半,当时市值370亿美元,而美国同类石油公司市值都在1000亿美元,所以他低价买入,5年时间赚了7倍。2,简单推算法,依靠市盈率这一指标,可以比较公司历史市盈率和现市盈率的差距来判断,或者比较同行业其它公司市盈率。尽可能选择历史市盈率的底部买入。3,股息率方法,买入有确定性股息的公司。
4,投资市场三大机遇:1,股灾;2,黑天鹅袭击,比如八项规定之于茅台,三聚氰胺对于伊利等;3,长期牛股的阶段性调整,找到大牛股跌一半的机会,比如2018年五粮液从87跌到42,在50以下可以不断建仓。多次买入是个好习惯,不要试图判断最低点。如果不会选择好公司,就在熊市买指数。
我们还是继续讲解《慢慢变富》这本书。
第四部分:持有篇
1,长期持有,遇到4种情况可以卖出:1,发现买错了;2,公司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了;3,股价涨的太疯了,超出了合理的估值范围;整个市场50-60倍市盈率的时候可以考虑离场,牛市的后期,应该是减少股市仓位的;4,找到了更好的性价比投资标的。通过资产间的价格比较,债券划算的时候重仓债券,股票更划算的时候就加大股票持有比例。这个需要再去了解周期的轮动。
第五部分:修养篇
1,平和、做好长期投资准备的心态最重要,投资中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练习自己的方法和节奏,不要与别人孤立的攀比收益率;
2,投资就是选择好公司和好价格两个因素,如果投资指数或者基金,其实就只剩下好价格这一个因素,最后只有八个字——不追热点,低点敢买!
今天这本书就到此收尾了,希望各位开卷有益,小伙伴们有什么想法或者还想看什么书,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