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大师
又是一年毕业季,询问我如何应聘和入职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我虽不是HR,但也在5、6个职位上面试了不少人。
我虽没有专业的建议,但可以谈下我的感受,希望对准备步入职场的你有些帮助。
1. 有时候细节还真决定不了成败
做产品总监时,需要招一个初级产品经理,由于没有对经验的要求,应聘的人很多。
我们决定在周一进行集体面试。
头一天,也就是周日,我在公司加班赶报告。
正沉浸着,却被荡来的一小阵高跟鞋声打断,空旷职场的那头,一个女孩,探头探脑,犹犹豫豫。
我问了她,原来是明天来面试的人,想提前踩下点。
这让我觉得她是一个挺认真的女孩。
她得知我的身份,有点小激动,和我攀谈起来。
双手恭敬的递过简历,在我看的时候,她迅速的把我凌乱的桌面整理了一下,倒掉烟灰缸里的残物,用纸巾从缸底中心螺旋式的擦拭。
我夸她心细,认真,让她明天正常发挥即可。
她很受用,屁颠屁颠的走了。
第二天面试结束,我们选了一个数学专业的硕士。
消息散了出去,那女孩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给我,有点不甘和责备。
大意是:我们太关注人的出身,而不看人的潜质和细节......
其实她的意思我明白,如此戏剧化的开端,等来的却是狗尾续貂。
这现实也太挤兑人了,可这就是现实。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专业能力的数据分析师,而不是一个手脚麻利的清洁工。
有时候细节还真决定不了成败......
但,我并没有告诉她这些。
这种细节意识是她的优势,我不想她给弄丢了。
我鼓励她不要气馁,并告诉她如果想去其它部门,我可以推荐。
可没收到回信。
2. 软实力,真的很软
忘记从哪里看到的数据,说是成人在线培训中68%的课程都是讲软实力的。
包括:“社交”、“沟通”、“情商”、“领导力”、“同理心”......
大家似乎把如何与人打交道看的很重要。
我在网上听过一个关于如何应聘的课程。
讲师讲了一个故事:
一次集中面试中,面试官出了一个问题:“1+1等于几?”
大家有说等于2的,有说等于3的,有说等于“王”的......
只有一个人默默不语,等面试会结束,大家走光。
他轻轻的把门带上,走近面试官说:“领导,您说等于几,就等于几......”
最后,这个人被录用了。
这肯定是个故事。讲师想表达的意思是:聚焦于人,察言观色,这些软实力很重要。
是的,讲师说的没错,这些东西有时是很重要。
但如果你专业不对口,实力不及人,只靠这些小伎俩,是根本过不了关的。
而且,如果你表现的太过,反而给人滑头的感觉,要知道面试你的都是老江湖。
就算你侥幸过关,到职场中也是一样,当你把软实力当成全部时,那你就真的很软了,软到你站都站不起来。
软实力仅仅是你和别人厮打到不可开交时,突然来的一记“咬你耳朵”。
如果实力相差悬殊,恐怕你已被摁在地下,只有口啃黄泥的份了。
3. 你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500强16年,还真没见过1+1等于几的面试题,但凡是核心部门招人时,常见以下类型的问题。
问题 :北京有多少个加油站?
• 已知且仅知北京市汽车保有量为500万辆,请估算北京市加油站数量。
很多人看到问题后,会有点小晕菜。
他们的表情仿佛在说:“开什么玩笑?这是一道数学题吗?我知道的条件太少了,怎么推算?”
于是经常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A、“我社交能力很强,我同学的二叔的邻居好像是管加油站的,我去问问,肯定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
B、“我的执行能力很强,给我一周时间,我摸排完所有的加油站,告诉你!”
C、“我可以查百度吗?”
据说后来A去了平安人寿、B去了自来水公司、C去了政府二办。
实际上你应该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求解过程。
只要你的思路正确,都会得到一个不错的评分。(文末有比较标准的答案)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但最为核心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道题的目的也在于此。
因为在职场上,你很少会遇到有标准答案的事情,所有的决策和动作都是在条件有限、混沌不清的状态下完成的。
比如,把领导的一句话变成一个50页的PPT,或者对你根本不熟悉的市场做一个营销方案。
此时,你会发现百度无济于事,前辈帮助有限,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你需要放弃最常用的简单思维,而采用一种复杂的推理式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很难在一两千字说清,但大概的套路就是下面五步:
❁ 定义问题
❁ 分解问题
❁ 寻找根源
❁ 制定备选方案
❁ 提出建议
具体内容是什么?
先打个铺垫吧,下次专门写个文章说透点。
4. 说在最后
文末了,做个小小的提醒。
踏入职场,可能会让你失望,它与想象竟有如此大的差别。
招聘宣传册中的靓丽学姐,原来已成大妈。
看起来不错的offer,竟然是封顶值。
《我的前半生》中的光鲜,也和你无关,和你有关的只有琐屑和头屑。
但还好,职场世界虽然不是彩色的,但也不是黑色的,只要你那么点韧劲,总还是能打过几关。
好了,欢迎来到这个灰色的世界。
-END-
往日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