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怎么修行了

对于很多修行人而言,最主要问题可能都是在思考用什么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总是想寻求一个标准答案,我把我个人最近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讲一下,有兴趣的师兄做一下评判。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体儒释道,在对人的行为模式的指导基本都差不多,基本都是讲利他,讲克己,克服自己私欲,儒家讲“为人谋”,道家讲“为人己愈有,与人己愈多”,佛家讲“慈悲心”,星云大师也讲四给,“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勇气”,按照我以前的思想就是,人的行为是不具有是非评判的,因为每个人对待行为的价值判断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就好比我没修行之前认为,可能所谓的利他就是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使自己开心的东西,但是修行之后又会觉得,也不一定“利他”就是得那样,帮助他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世人一般都是追求名利权情的东西,我还帮助他这样做,岂不是助他在六道中轮转,还有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做好事,不去做坏事,为什么想要成佛成圣, 而不肯下地狱,这些难道不是自私吗?不是怕自己背因果报应吗?因为有这些想法在,所以我经常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一件事,我现在觉得对于这件事我是南辕北辙了,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或者说放在自己的行为身上,却忘了,圣人的言教,是用来帮助我们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的,我们的行为确实不具有是非评判的标准,而应该在于自己内心的觉知上面。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间一切事情归根结底都是自己内心的事,我们的种种行为是建立在我们的觉察力上面,或者说自己的智慧上面的,圣人会给我们一个行为标准,那个行为标准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智慧上面的,那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圣人的心境,没有达到他们的智慧,那我们有没有必要按照他们所教的行为标准去做呢?我觉得是有必要的。我觉的圣人的教化不是一定要为外界,为他人谋取多少利益,建立多少千秋伟业,而是只关注自己的心性成长的方面。我们按照圣人言教是有利于我们心性长养的。或者圣人给出的教育是只专注于内心的,对于外界的行为模式没有给出具体答案,因为本就没有具体答案,我现在是凡夫,我确实是想成为圣人, 不想下地狱,这就是我目前的心性,我自己如实了知即可,我们不应该拿理上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修证。等我哪天敢下地狱了,那就下就是了,如此而已!总结一句话:没有具体的行为准则,圣人给出的教育都是对治自己的种种心而已,由于我们对心的对治,可能就会由此产生一种“利他”的外在表现。“利他”应该是我们通过修行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而不应该是我们追求成佛成圣所必须具备的原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