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读了近2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思维方式总结,侃侃第一卷的半本。这些院士来自不同的领域,很多内容都涉及到非常专业的层面,因此真的读得挺崩溃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其实还是从工作的需求出发。我们所投的项目更多是侧重医疗领域,但也会涉及少部分新能源或是工程类的,要和专业人士建立起同一个语言体系是不容易的,所以想看看能不能通过阅读这一套书让自己对一些专业名词混个脸熟。另外,也是深感院士应该是这个国家一群最聪明的人,听听他们的学习方法总比公众号的那些大V来的有信服力。
这件事做完究竟有没有意义我现在也说不好,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坚持到底。以现在的强度,大部分内容都是囫囵吞枣地看,完全还未能去延伸或深入地探究,否则怕自己直接崩溃放弃,实著深奥。但当然不可能没有收获,读了20来位院士的分享,虽然他们的学问那么高深,领域又大相径庭,但你能同样地感受到一股和现在的知识付费很不同的味道,这样的大家大多拥有很高远的志气,甚至有一位院士说到他当时在美留学,英美帝国主义不让他们这群学习了高新科研头脑的留学生回国时,会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这样一代人的志趣、奉献、对科研事业的理解,才造就了现在的蒸蒸日上的国家。
而他们倾情书写的自己儿时的经历,求学的道路,无一不向你揭示一个真谛,求学之路无捷径,什么快速阅读,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不会对你说这些,他们所面临的艰苦、所攻克的难关,所坚持的热忱,让那些技巧显得low爆了,这些自述读一读或许无法让你掌握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但至少可以摆脱市面上贩卖的知识焦虑的诱惑吧。
我真的不喜欢急功近利的人,很多曾经认为还不错的人甚至会再这样的驱使下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上一辈的人极度地强调奉献,不爱谈钱。而现在又似乎陷入另一个极端,稍对赚钱的方式提出异议就被贴上假清高的标签。这样两级的摆荡,任何稍加清醒的人都能看出是偏激的,有时候听听这些人的言论、甚至是在群里可能已是克制的发言,都觉得……特别闹心。
我也爱钱,我也希望自己赚更多的钱,但依然希望自己有坚守,依然希望自己有追求。有所为有所不为依然是一条底线和边界。如此浮躁的氛围中,让我明天继续与院士们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