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表示不服:“你就这么看不起二三流大学?里面的人都是渣子吗?”
并非如此,处在一流大学的学生未必个个都能成功,未必个个都是人生的好榜样。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就是资源和氛围不一样。两者之间资源分配以及雏形中的成功人士比例不一,这必然造成某些差异。
《演说家》中张雪峰老师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你去齐齐哈尔大学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人?你再去北京科技大学,什么样的企业到那里招人?你再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去北京大学招聘?每个世界500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可是他们不会去一般大学招聘的。这就是现实。”
抛除张雪峰老师想带来的节目效果。其实,这何尝不是真实的写照……
在多数文章中会提到,不合群的人如何不受欢迎,如何遭人孤立?生活处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以及建议应该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这样才能有狗血的剧情等等。
但是,我们都是人,凡人,对于某些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随口说说就可以反转人生的剧情,走向巅峰。鉴于此,本文不再过多阐述这些话。
(二)
前几日再次阅读《乌合之众》这本书,觉得里面的观点可以辅助更深层次理解一些东西。
“法国国民公会中那些最残暴的成员往往是平常表现最温和的人。当环境正常时,他们是一些合法的公民……”
某种角度来理解:当我们身处群体中,就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特性,这种特性与单独相处时迥然不同。但是久而久之,群体会改变一个人的性质。
拥有独立意识的老实人,在群体中会变得我行我素,蔑视法律。
拥有独立意识的胆小鬼在群体中会变成一个胆大包天、肆意妄为的人。群体最主要的表现特点: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以及夸大情感等等。
群体的行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他们往往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完美。
在看到作者的这段话时,我在想:尽管群体相处有很多好处,但是真是一个可笑的群体,人在外界群体面前变了个样子,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存在。那和我们一起相处时的人的表现是真是假呢?不敢想象。
群体不允许个性的存在,一旦有,便认为是“异类”。那些加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便会在某段时间内如影随形般不离身心。所以,为了显得合群,一部分人就会选择做群体所做的事。这样,完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改变性质。
按照古斯塔夫·勒庞说法,群体有以下几个特性(自行理性选择考量):
用形象来思维;
观察能力缺失;
智力泯灭,失去判断能力;
群体谎言;
群体杜撰;
群体往往以一种对事实视若无睹的态度来带有幻想的去扭曲不知因何扭曲的东西。处在群体中你可以时常感受到这些东西。
(三)
所以,我们需要看清某些东西带来的真实效果,并非盲目去追求让心理平衡的东西。群体自身带有劣根性,但是并非群体都是坏的,就应该我行我素。
人是群居动物,放至当下,大多数的成功是少不了外部帮助的。
所以,你在合理选择自我生活的同时,希望也能愉快处理好与他人正常的社交。并不是看了很多文章说合群不好,然后就盲目认为只有自己很上进,其他人都是渣子,我在努力,他们在玩,自会拉开差距之类的。
从另一个方面讲,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纯净之地,大学生作为相对单纯的群体。如果连大学生你都无法与之和平共处,玩的很好,那就不要说社会上的各色人群啦!
总而言之,如果你很明确身边都是不学无术之人,尚可“我行我素”,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就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努力”与“合群“并非两个矛盾的独立体,是否拿捏好在于自我的情商。
愿你认清周边人群,有自己的主见,合理选择生活方式,愉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