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旅行,我,害怕旅行~
关于旅行,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去到遥远的地方才是旅行。小学初中的时候会组织去爬山或者去森林公园,对于那些地方,记忆中已经很是模糊,虽然不过是家附近的小山上,最初的记忆是小学跟着高年级的同学去爬山,那时候班主任是个年轻的老师,语文、数学、美术她都会,高年级的同学煮米饭,我们端着小碗过去要吃的,老师很安静的用素描画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再往后也记不得了。
初中的记忆也无非是蒲松龄故居,只记得院子里挤满了人,嘈杂的人声,还有莫名的害怕妖魔鬼怪,后来高中又去过一次,只是安静的聊天,想到的无非是这里鬼神氛围笼罩,才促成的这位小说家的独特视角,觉得好笑又无奈吧。
真正意义的旅行应该是高中毕业那年,带着压抑,带着烦闷与离开就好的幼稚想法写完的志愿,想象着自己已经长大放松,与石头一起去泰山,那次准备了很久,想了很多的可能,但其实似乎什么也没做,也就跟着石头出发了,汽车做了很久,也许只是陪着吧。从山脚走到山顶,在山顶裹着军大衣在那个小广场上呆了一夜,等待第二天的日出,结果大雾,又走回来,我们背了很多的水,下山的时候还有没喝完的,有疲惫,有彻夜长谈,对于未来,对于未知,最终也没有结论,只是这样吧,唯一的遗憾是我用借来的卡片机拍的一位住在登山路上的老人,我特别想洗出来保留下来,但最终也找不到了,只记得老人的烟袋和笑容。
那之后我自认为旅行拯救了我的心灵,我要做的就是去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去,去做什么我不知道,只是知道自己要去,像是本能。又或者是虚荣心作怪,那次成了我的谈资,暑假很快过去,开始了大学。
那次旅行之后,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拯救了我一天或者一个小时或者一分钟,我一直十分确认我肯定被拯救了,也许只有一秒,大一的寒假我又去北京找石头,希望交流,希望找到那一秒的感觉,我们在结冰的颐和园的湖面上来来回来,聊天,还是那些话题还是没有答案,一个人坐着火车来回,我只记得火车上有人高谈阔论,说着自己的经历见闻,去过的地方,我发现旅行,没有拯救任何东西,只是把我变成了他们其中的一个,我没有说话,只是听着他们去过的地方,心里希望能听到一个可以拯救我的地方……
很快大学毕业,工作后和她去了几个地方,也和石头他们一起去短途的旅行,或是跟团,或是自由行,多一些方式,也许会不一样吧。我们又去过一次泰山,这次只用了一天,仍然没有日出,我们从中途上山,又走下来,还是徒步,还是会感觉到小腿颤抖,还是会聊着那个不确定的未来,还是没有答案… …去到天津,我想去做一次摩天轮,但记忆里只有火车上远远看到那个,和沿着河边一直走过去抬头看到那个票已售完的牌子,我想我也不是非坐不可,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要去坐… …去看了黄河,去感受了黄河之水天上来,有那么一瞬的震撼,却也没有回响起保卫黄河的旋律,诗人和音乐,终究离我太远,我们不过也是嘈杂人声和黄河水声中的渺小一对;去了乌镇我一定要坚持去河边和一杯茶,也许真的累了,大热天的傍晚,一杯热的茶,没有感觉到烦躁,有那么一瞬,我觉得很舒服,但毕竟还是没有文艺青年那样的持续的抒发,那种感觉立刻就没了随着嘈杂的人声,拥挤的人群,河对面酒吧的嘶吼… …记忆里最清晰的竟是那杯冲的特别难喝的果汁。
旅行拯救了什么,我不知道,但仍然渴望旅行,不是为了成为谈资或者什么,甚至我们几个会默契的避开朋友圈不去记录,生怕成为别人的谈资,只是安静的希望自己走过这个地方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一点哪怕只有一张,可以在记忆中闪回的图片,想要记录或者写下点什么,但提起笔来,那时的心情,那是的思绪却都是空白,所以我们会给彼此写明信片寄回,保存那段只属于我们的记忆。
又是一年了,看着各种的计划,各种的鸡汤,各种的总结,各种的畅想,自己也思绪万千,但转而就是无尽的空白,旅行还是要继续,不论它拯救了什么没有,也许只是一种本能,需要旅行,仅此而已。
2016年春节,失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