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前走着,不愿回头,可生命里的他们放缓了脚步,是你身上沉甸甸的石头,让你在摇摇晃晃开始奋斗的路上,负重前行。可你却永远不想卸下这块石头,哪怕这样会身轻如燕,来去自如,因为这样的轻松让你无所适从,越加彷徨孤独。
一、叶子的烦恼
春节回家,接到叶子邀约的微信,本打算要约着见面的老友,因为各种窜门外出耽误了。节前最后一天,她踏上了回深圳工作的路程,趁着在路上空闲的时间,给我打了电话,说一定要和老友聊聊近况。
叶子是我的大学室友,双子座加持性格开朗爱交朋友,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桌好菜,永远是聚会中活跃气氛的那个女同学;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让这个168CM的女生附着着中性气质,就是既当得了女生的好哥们儿,也当得了男生的女闺蜜,也许正因如此,她选择保持自我,一生寻求女性伴侣。大学里,我和她是好搭档,许多价值观和想法时常不谋而合,一起参加比赛,又一起考试出国。毕业后,她去了英国,我去了美国。出国的那段日子,我俩依旧保持联络,电话两头聊着困惑和经历,把各自不能同身边朋友分享的秘密都说给对方,以八卦之心来慰藉两颗异国孤寂的灵魂。回国后,她去了深圳,我来到北京,开始了各自向往的生活,即使时空仍相隔,不变的是这聊天的友谊。
距离上次她的北京行,已是9月前了。电话里,她有些丧气地说,17后半年让她感到有些疲惫,因为老顾(她爸)查出肝问题,需要接受治疗,身体和心理状况及其不佳,但又不听医生嘱托按时吃药,她很是担心,所以决定一个月飞回家两次照看老顾情况。然后,又抱怨说:“要是他还这样不听话,我就不管了,今年工作和业务也没好好发展,好多目标也没实现,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不能就这样一直把我捆绑着。”这些无奈和担忧,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追逐未来无限可能的欲望,与传统亲情观冲突的心里矛盾。
二、冲突与裂变
中国传统亲情讲求儒家的孝,养儿防老,将一大家子人拴在一起,相爱相杀,算是世界上表达亲情观最明显的国家之一,但也往往将感性发挥到了极致,家人边界模糊以致忽略个体的独特。比如,父母与子女间相互干预彼此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又或是父母将所有希望寄托子女而放弃对自己人生的追求。欧美亲情观却是理性当道,父母很明晰子女与自己的关系,除了给予应有的爱,也继续保持自我追求,和尊重子女选择的自由。虽然有时候,表面上感觉欧美式关系很淡漠,这其实是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差异,使其表达爱的途径不同罢了,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并不会削弱,反而会因为关系的平等而轻松。
叶子和我都是90后,在中国从腐朽到崛起的进程中,伴随着互联网爆炸和全球化膨胀成长起来的我们,相较于80后前辈们这过度的一代,90后是中国真正自信和独立的第一代人。人格独立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着自我喜欢,从心而选择,敢于表达内心想要而美好的东西。然而,在原生家庭中,我们也深受50,60后的父辈对孝和传统亲情观的教导影响,耳濡目染他们对孝道的传承。可现实却是,对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90后,我们独自冲向北上广深成为异乡人,追逐着机会而肆无忌惮,但时间也快马加鞭地走着,当我们回不去的时候,父母已悄然白发。他们把青春路途上的爱全给了你,而你还能折途归返赋予你全部的孝与爱吗?
也许每个人的选择会不同,但如今传统的孝道,或者说父母与成年子女的亲情关系正受到社会现实和90后强烈个体意识的冲击。这不是代际间观念代沟的表面冲突,而是整个新时代对深沉传统观的裂变和换新。90后只是变化的开始,我们多少还受着从物质匮乏时代生长起来的父母们观念影响,而感到这种关系的冲突和矛盾,到了10,20后,甚至是我们这辈的后代,冲突和矛盾也将不复存在,因为新的亲情关系在父母和子女间形成,是一种尊重个体,父母和子女都拥有独立人格的平等至亲关系。
三、生命里的重量
面对和处理亲情关系,你或是选择中国式的感性,又抑或是欧美式的理性,但所有的极端在现实中都将走向毁灭,感性与理性的选择只是表达爱和通向其彼岸的不同方式,不管时代如何迁移,观念如何更新,不变的是生命与爱的伟大和意义。那些给你生命和爱的人,就是你生命中的重量,因为他们你有了呼吸和脉搏,有了血液的温度,有了丈量大地的脚,有了看世界的眼睛,有了聪明和智慧。叶子不会抛弃老顾,因为他是她在世上落地的基石,是甜美而温暖的负担。
这些成为你生命重量的人,失去意味着解脱和自由的轻盈,也意味着生命意义的削弱和孤独,即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