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一节,有很多句子给我触动很大,摘录如下,括号内的内容是我个人理解。
1.许多艺术家开始合度中节,就是由于戒尺的敲打。(艺术家最初的练习学习,都离不开严格、严厉的要求。)
2.人,只有靠他自己按照严格的方法才有指望;那拒绝严格方法和人是永远不会有所成就的。(作为儿童,最初这种严格方法的获得,必须靠大人的强力要求,比如早睡早起、早晚刷牙、坚持阅读等这些良好习惯的习得,一开始都需要依靠大人的提醒、监管、陪伴。当大人的这种严格要求做到位了,那儿童基本就会从中养成习惯,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3.儿童必然自找困难,还必然拒绝别人的帮助和照顾。这样的儿童不仅一个,寻常可见。(儿童喜欢挑战自我,他会努力地学着自我成长;大人对他的帮助只需点到为止,不可包办代替。记得教会女儿拉拉链后,每次她都在努力拉好,有时花费很长时间,我便上去帮忙,结果她每次都断然拒绝。)
4.儿童每一分钟都在摆脱对游戏的爱好,整个儿童时期就是在忘却自己昨天还是个儿童中逝去的。所谓成长,无非这个意思。儿童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尽早不做儿童。(读到这里,我就想到,小孩子总喜欢跟比自己大很多的孩子一起玩耍,并且以此为快乐。)
5.儿童喜爱那表面一套的人,但他轻视的也就是这种人。如果你帮助他计算,那他就退让,就去玩耍,他到底是儿童。如果你不帮助他,只在一旁冷冷地等他,他就会自己帮助自己,你淡淡地指出他的缺点,他倒会认你是个不拍马、不哄人的真朋友。(将儿童成长的权利归还给儿童,静待花开,而不是过度呵护。儿童独立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问题,这时我们家长“淡淡地指出他的缺点”即可,如果需要,给他指点一二,这样既及时帮助了儿童,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
6.儿童既然沉湎于这种易得的快乐,他们就丢失了稍鼓勇气、稍加专心即可到手的那种更高的快乐……更艰难的问题,给人的快乐会更强烈。……人是靠辛苦的陶冶而成其为人的。他必须自己去赢得自己的真快乐,他必须自己配得上这快乐。先付后收,这是规律。(读这些文字,让我意识到要慎重选择儿童读物,带给孩子低级趣味、庸俗快乐的书籍,小孩很喜欢,读得很投入。这时家长就要警惕了,一定要慢慢、逐步引导孩子往经典书籍过渡,这里所说的经典书籍是能帮助孩子获得更高级快乐的、比较艰难的书籍。因为小孩若长期沉迷于低级快乐,逃避困难,那长期以往,他就丧失了感知高级快乐的能力。成人读书,亦如此,应走向艰深,获得更高层级的触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