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上行走,最不可或缺的一样本事,就是社交。
从我们出生开始,到我们老去,我们一辈子都需要跟别人打交道。不管是你的亲人,还是你的同事朋友,你都得跟他们接触。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社交是人的天性,也是人内心对于他人羁绊的需求。”
当我们还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发现身边的小伙伴都特别热情,也都能和自己玩得过来。所以,我们便去接触他们,和他们社交。
当我们从学校走到岗位上时,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领导、前辈和同事。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职场之路,我们不得不和他们社交。
社交,其实要分两种。一种是主动性的社交,而另一种则是被迫性质的社交。
主动的社交,是发自于人的内心的。而被迫式的社交,则是源自于外界对我们的压力的。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交场上的参与者。
但是,在参与社交的过程中,一部分人为了某些利益一直在坚持,而有些人直接就放弃了,不去社交了。
那么,这些不去“社交”的人通常被我们视作是异类。可这些异类,到底有怎样的心理特点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好好地探寻一番。
不喜欢“社交”的人,都能享受孤独
在人的天性里面,其实人是最讨厌寂寞的。也就是说,孤独是常态,但很少有人能享受孤独。
独孤是什么?就是凡事都一个人去做,不管你碰到什么问题,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永远都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活成了一支军队。
喜欢社交的人,他们左一群朋友,右一群朋友,过着圈子中群来群往的生活,满脸都是热情和欢笑,仿佛活得很快乐。
但是,那些不喜欢社交的人,他们总是冷冰冰的,也没有多少朋友。所以他们有个特点,那就是脸上的微笑很少,而多了冷淡。
这两者一对比,你能说谁活得好,谁活得不好吗?
其实,这是很难比较的。因为喜欢社交的人,他们的愉悦和快乐,都是来自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
而后者呢?他们的愉悦和快乐,都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越是能享受孤独的人,他们的内心越是“柔情似水”的。
因为他们的心,不会轻易交托给别人,而是好好地珍藏起来,只留给自己和自己所珍爱的人。
不喜欢“社交”的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独特的价值观
人喜欢社交,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环境使然。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那就是天性使然和环境使然的背后,都代表了你个人是没有任何的主见和思想在里头的。
就像是一个学生,他刚来到学校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喜欢社交,还是不喜欢社交。可身边的人跟他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如此,他们便选择了盲目去社交,丝毫没有想过社交对于自己有何影响。
就像是一个职员,他刚来到公司的时候,公司的领导总跟他说,要学会团结同事,加强跟同事的交往。于是乎,他们便把社交当成是一个任务。
这两者,他们有想过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三观吗?应该说,是没有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要合群,而不能离群。
相反,那些不喜欢社交的人,他们都有明确的想法和目标,都有着对抗这个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在他们眼中,自己不喜欢迎合别人,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不需要合群,也不需要别人指指点点。
为何不合群的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比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更有能力和本事呢?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时间该花在哪,而不该花在哪。
不喜欢“社交”的人,有可能是社恐一族
如果说社交有着主动和被动两种状态,那么不去社交,也会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状态。
上述所说的两种人,其实都是主动放弃社交的人。因为他们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过日子的潇洒的感觉。
但是,还有一种不喜欢社交的人,则是被迫的,那就是有“社恐”倾向的人。
什么是有“社恐”倾向的人呢?
就是那些看到别人就害怕,内心就忐忑,和别人处理不好关系,也不懂得交往的人。他们不是不想交往,而是内心对交往这件事产生了恐惧感。
这样的恐惧感,有可能是早年经历带给他们的影响,有可能是心理创伤带给他们的影响,还有可能是他们性格上的偏向和别人不同。
但是,我们能发现,当下的社会,仿佛社恐一族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他们宁可一个人对着手机,也不想花心思去对着那些“善变”的人。
社会的变化,繁忙的工作,人类的追求,都会对人的社交行为产生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你是喜欢社交也好,不喜欢社交也罢,都要记得,这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也是个人的做人态度,只要自己过得愉悦自在就好,不需要理会别人是怎么看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