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会斥责孩子“整天顾着玩游戏,不好好学习”,无论是电脑端的《英雄联盟》还是手机端的《王者荣耀》,会让我们有一种游戏和学习是互相冲突的印象。
在工作中,电子游戏通常充当着娱乐工具的角色,但由于电子游戏实在是太有趣了,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作为对比,学习的过程相对枯燥,尤其是当下在企业中参与学习的主力军90~00后,更是难以接受“说教式”的传统培训。
游戏之所以这么具有吸引力,是因为什么?游戏具有如下特点:
模拟代入感:当一个人玩游戏时,会把自己代入到游戏中的角色。想象自己成为一名英雄,在战场上一路释放技能过关斩将,成为这片虚拟土地的救世主,功名成就全部收入囊中。结合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仿佛置身于其中,能给玩家带来无尽的爽快感。及时反馈:玩家在游戏中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或者完成一次击杀都能快速获得奖励,每一个动作反馈都非常及时,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分泌,从而产生愉悦感。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及时反馈的过程,能给玩家带来源源不断的满足感。限定规则:游戏并非让玩家漫无目的地玩,而是需要玩家遵守游戏规则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大部分游戏都会有一个宏伟的终极目标,并通过设置规则适当地提供障碍,以增加游戏的难度。玩家成功通过不同难度的挑战,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1 游戏化学习
对比于游戏的特点,我们发现传统学习课程很少有代入角色的说法,获得学习成果反馈的周期也很长(有可能在课程结束后一个月乃至一年才获得成果反馈,甚至没有反馈),整个培训过程也没有明确的规则去完成学习目标。
既然游戏的这些特点如此有魅力,那是否可以把这些特点转移到学习中呢?与其强迫学员专注听讲,不如换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的形式已经有不少,例如沙盘模拟、仿真模拟、VR教学游戏、计算机游戏课程等,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拓展训练活动也是游戏化学习的形式之一,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创新形式出现。
其中沙盘模拟课程是典型的游戏化学习形式,目前相对于其他形式受众更广,以及具备工作场景贴合度高、转化度高的特点,这里以沙盘模拟课程作为例子:
模拟代入感
将学员置身于沙盘游戏当中,成为其中一名角色,提供相应的沙盘道具,并配合视频、音乐、场景布置等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较典型的如《思力佳探险队》沙盘课程,让学员化身为一名登山探险队员,目的是登上珠穆朗玛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竞赛。
在正式登山前所有学员需要规划好登山计划,准备好所有登山工具和装备,这些装备都会配套提供卡片和道具。该游戏还配备了天气系统和日夜系统,在模拟攀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随机事件和挑战,让学员体验到紧张刺激的同时,考验学员分析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及时反馈
在沙盘游戏中设置及时反馈机制,当学员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或突破了某个阶段的目标,都能及时得到应有的反馈,可以是奖励也可以是小惩罚,让学员能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做出变化和调整,以达到最终目标。
比较典型的如《化蝶——新任经理人成长90天》沙盘课程,让每一位学员模拟一名新任管理者,并管理一个团队,处理90天期间所遇到的典型管理场景,每当学员处理完成一个场景,都会马上得到反馈,这种处理方式会给不同的下属带来不同的影响,并得到相应的分数,从而让学员反思,如果再给一次机会应该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限定规则
在沙盘游戏中设定规则和条件,让学员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利用有限的资源和信息达到最终目标。比较典型的如《沙漠淘金》沙盘课程,让学员成为一名淘金探险家,带着有限的资源来到沙漠中的宝山,挖取尽可能多的金块,但会遭遇沙漠风暴、高温和恐怖的国王古墓等危险事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基地,否则可能会死于沙漠之中,每个探险成员都需要在生存和利益之间权衡以获得胜利。
目前市面上的沙盘课程五花八门,沙盘设计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其设计的逻辑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体验效果,因此选择沙盘课程要慎重,目前比较知名和领先的沙盘模拟课程有:
思力佳(Silega)的《指挥官——动态领导力密码》沙盘、《探险队——决策与规划》沙盘、《冷战——高绩效团队协作》沙盘等;今日商业(BUSINESS TODAY)的多行业版本《BT商业运营模拟》沙盘等;鹰翔(Eagle's Flight)的《沙漠淘金》沙盘、《荒野传奇》沙盘等;领悟工坊的《团队变革领导力》沙盘、《全脑表达》沙盘等……2游戏倒是玩了,如何实现知识转化?
在主动层面,学员会对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发生意识转变和认知领悟;
在被动层面,沙盘课程导师会对刚刚整个游戏过程进行复盘,从游戏中的行为映射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指出哪些游戏因素对应哪些工作指标。最终,结合系统的方法论讲授,实现学习效果转化(如图)。
以思力佳的沙盘课程作为例子,思力佳是全球领先的沙盘开发和体验式学习公司,其17年来超过1万次的项目交付次数和80万人次学员的实践验证,沙盘课程学习的学员参与度比传统学习高出30% ,学习目标转化率是传统学习的4倍。
3为学员提供失败的机会
每一个员工在企业中都是通过不断试错而获得经验,而这个试错的成本代价是由企业和员工共同买单的。游戏化学习是一个尝试——失败——调整的循环过程,并最终获得游戏胜利,如果失败的经历在模拟游戏课程学习中就已经体验过了,回归到现实当中便形成了相关经验(如图)。
安迪曼咨询总裁胡丽博士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游戏、游戏化学习、失败的自由》,引用其中一段话:
游戏和游戏化学习能够创造一种容许失败的环境以供学习。游戏能够给学习者提供多种失败的情形,而且有第二次机会或者可替代的方式去取得成功。游戏化学习则避免了失败的痛楚,作为游戏化学习设计的一部分,学习者可以有多个机会去完成任务直至最终掌握任务操作方法。
4年长的学员是否不适合参与游戏化学习?
大部分年轻的学员对游戏化学习会特别期待和兴奋,但也不可否认,的确会有人对玩游戏不感兴趣,尤其是年龄较高的学员,潜意识会觉得这是一个“幼稚的行为”。
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主要是“游戏”二字在作怪。
游戏化学习的本质是体验式学习,并不是真的要去“打怪升级”,更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而是通过模拟的场景,增强学习的目标感、反馈频率和角色代入感,为学员构建一个“沉浸式”学习体验。
游戏结束后,把游戏体验中的行为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便会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决定要选择游戏化学习课程,会发现沙盘课程的成本花费比传统课程要更高,因此选择一门好的沙盘课非常重要,不然有可能弄巧成拙。
那么一门沙盘课程“好”的标准是什么呢?哪些课题更适合用沙盘课程?与传统课程的选择有什么区别?知名沙盘课程的盗版和原版是否存在差距?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有机会,日后再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