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努力,是为了摆脱原生阶层还是为了享受过程?
还记得《欢乐颂》中樊胜美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樊胜美不断努力就是想要摆脱那个控制她宿命的家庭。
在网络上搜索如何摆脱原生阶层,一个回答格外惹眼:“地理上远离,经济上独立。”这也许就是很多北上广青年在一线城市假装生活的原因,他们真的特别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原生阶层。
曾经网上热议,“环卫工父母月入6000供女儿留学,值不值?”,大部分人表示值得,孩子从此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我在此想要讨论的是,为什么有人愿意这样做,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摆脱原生阶层,身为父母肯定觉得很值得吧!
1964年,英国拍过一部叫做《人生7年》的纪录片,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14个7岁小孩,之后的50年中每隔7年拍摄一次他们的人生轨迹。
这些小孩在7岁的时候,就因家庭背景不同,显露出巨大的差异,上层阶级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要读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而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们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只希望能有份吃饱饭的工作。可见,不同成长环境的小孩,对世界的认知、看世界的方法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上层孩子的眼界,甚至比长大以后的底层成人,还要高远。
追踪到大家的56岁,结局并不是充满戏剧性的转折,而是基本印证了大家的猜测:龙生龙,凤生凤,寒门的确难出贵子。
当然,面对命运绝不是只有妥协一条路可走,片中的Nick就是那个扭转命运的人,他出生在农村,然而却没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21岁考入牛津大学,后来移民美国,娶到了美丽的妻子,当上名校教授,彻底跨越了原生阶层。
环卫工父母自知没能给女儿好的阶层,所以才倾尽所有去让孩子提高眼界,毕竟眼界不同她才能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家的原生阶层属于标准的农民阶层,小时候父母的教育就一句话:“读书,上大学”,就这样资质平庸的我,父母也拼尽全力供我上了三本,当时记得父亲说过一句话:“三本也是个本科,比大专强。”多年后我才发现父亲当时真的是深谋远虑!毕业后各种面试,考试都会问你是大专还是本科。我的这个本科学历还真是帮了不小的忙。大学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除了自己努力,没有任何捷径。
小妹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跳出原生阶层的范本,她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本科研究生都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公派出国,去了英国。每天活得很是辛苦,因为出国后她就完全经济独立了,不光不问家里要钱,还会给父母寄钱买保健品等等。聊天谈论最多的就是,“真的很累”
她说“我都一年多没有买过衣服了,反正走在路上根本没人看你。”
“我感觉身体就要废掉了,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预约医生到下个月了”
“人人都想在一代之内改变原生阶层,能不焦虑吗?”
“我刚回国的时候,一线城市连房租都付不起,你信吗?”
“要不然,我去二线城市吧?”
《肖生克的救赎》里有句话“要么汲汲于生,要么汲汲于死”。
人生在世,不是忙碌的为了生存,就是忙碌的走向了死亡。浮华的社会,多数人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
我原本也是可以过悠闲的生活,上班,下班。但是,为了挑战自己,还是选择了自媒体作者这条路,学生时代作文就不是很好的我,要日更,真的很难。
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码字,写稿,看书,学习。
曾经我对孩子他爸说“人在最该努力的年纪就不该放松自己,嘴上说着为了孩子这样那样牺牲,说白了就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父母的任何努力孩子都看在眼里,等他懂事了,父母就是活生生的励志教材,这就是给他最好的成长礼物。”
我们都汲汲于生,至于能不能摆脱原生阶层,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享受的是努力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学到很多,让我的生活很美好,这就够了,不是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莲城隐士,一个隐藏在市井的80后伪文艺青年,努力写作,努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