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咱们先看一个故事,说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有一个村庄,农民可以自由使用这块土地。很多人都开始在这块土地上放牧养牛。如果按照一般的想法,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牛,因为作为理性的农民总希望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最大化。事实上,也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牛。但肥沃的土地毕竟有限,承载牛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最终结果使得生态平衡崩塌。比如大气污染、过度捕捞、太空垃圾,不都是类似的吗?那么问题来了,理性的人真的理性吗?
再看看春节最火热的红包大战,比春晚还精彩。微信、QQ红包,支付宝、微博红包等等,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动不动就发上百上千,让多少人眼红啊!先有人在网上发攻略,告诉你什么时候如何抢红包。发红包的那几天,在朋友圈 、微博等社交网络上开始蔓延各种红包Show,还有红包排名。稍微有点理性的人心想:这样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全心全意,只希望能够从几十亿的红包中分得一杯羹。网传有人手持、脚握、嘴叼,共3个手机,干什么呢?摇红包啊。有人因为没摇到红包,结果生气地摔了一个iPhone。有妻子热衷于抢红包,连丈夫都不搭理了。笔者也趟进了这个深渊,花了大把时间,惹恼了自己不说,还没抢到啥。事后,完全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理性的人啊,为了“免费”的资源如痴如狂,还真的理性吗?
各种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上,但还是爆发了经济危机,这能说明什么吗?如果人是完全理性的,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但事实上,我们还是遇到了各种经济泡沫,我们都是一厢情愿地以为会一直美好的繁荣下去,那值得炫耀的伟大理性早已膨胀,就像嗑药了一样,沉浸在欢乐的迷途中。我们总是事后诸葛亮,一旦出了什么事故,人的理性又回归正途,抓取各种理由去说明为什么失败。
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提到了52种可能存在的认识偏误。
举个例子:幸存偏误: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试想,在门户网站的首页,我们是不是会看到谁仅花了2元就中了上千万,哪个90后经营着一家市值数十亿的公司,成为最年轻的首富等等。我们是否认为成功是如此的容易呢?我们再想想,我们是否看到过小公司倒闭、小人物创业失败的新闻呢?很有可能现实是:个别的成功VS成千上万的失败。媒体没兴趣去刨挖失败者的墓地。所以建议:那些畅销书、励志书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失败者是不著书立说,不去演讲他们的失败。
再举一个例子:纠缠于沉没成本
“我们已经投入了这么多钱作宣传,要是现在停下来,那些钱就全都打水漂了。”
“我在这段爱情中投入了那么多感情和精力,现在离她而去是错误的。”
“尽管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我都工作那么久了,如果离职,简直是疯了。”
我们很有可能听过上面这样的说法,似乎理由很充足,做出的选择看起来也很理性。可仔细一想,如果方向就错了,再怎么坚持真正理性的决定,也应该忽略已经投入的成本,而去评估看看现在和未来的形势。
在本人看来,我们确实是有理性的动物,而且是目光短浅的理性动物,是仅仅抓取短期利益不放的动物,毕竟在进化过程中,因为我们的感性且具有冲动的品质,让我们扛过一个一个危机,而当我们有经验获取长期的视角时,人也没了。所以理性的我们一定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孩子所作出的决定可能比大人更加可靠。如果我们常以为自己是理性的,而太过相信自己,便会常常出现偏误,就如那句话说的“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所以我们是不是经常性地推翻自己,颠覆自己习以为常的认知呢?
正如陈丹青在《草草集》是这样描述木心的:
“教导的,励志的,格言式的话,木心是不说的。凡有目的性的话语和事情,他都不感兴趣,而且保持警惕。”
我们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动物,应该保持警惕,多听听与自己向左的观点和想法,防止走入一个个陷阱之中。
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