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从印度到中国
近日印度神剧《摔跤吧,爸爸》一上映,就引来了一片关于价值观的唇枪舌战,作为不喜欢凑热闹而喜欢另辟蹊径的小编,巧(zhuang)妙(bi)的将视线从印度拉回中国,从女性进化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却又无可回避的“剩女”现象。
从上述影片里,可以看到印度的女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们存在的唯一使命就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小小年纪出嫁,一生被家务埋葬,社会地位极其卑微。年轻的新娘子羡慕极了女主,能从柴米油盐中解脱出来,通过摔跤实现自己的价值。
与印度相比,中国的女性要幸运的多,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对女性也友好的多。可是,由于深受“男尊女卑”封建文化的影响,仍有很多人不自觉的存在性别歧视的思想,他们认为女性就该回归家庭,生儿育女,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外在的表现就是,催婚、逼婚,作为七大姑八大姨,对二三十岁未婚姑娘的感情生活津津乐道。
可即使这样,仍挡不住近几年来,不能让阿姨妈妈们省心的姑娘越来越多,好像大家又经历了一次青春期的集体叛逆。所谓的“剩女”,很多人看不惯,但就是灭不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立呢?道理很简单,看不惯的人,是用传统的旧眼光看颠覆的新现象,是站在过去的视角看现在和未来,是用单一低级的“生理价值”衡量多元高等的“自我价值”。而新现象、现在和未来、多元高等,本来就是符合自然发展和文明进步规律的,所以“灭不掉”。
女性进化论
我们可以借用“进化”的思想来理解“剩女现象”。这种“进化”,不仅指女性自我的觉醒,还包括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观念升级。
大多数印度女性和整个印度社会,处于进化的低级阶段,他们认为,女性就是生育机器、家务克星,家以外,都是男人的世界。而摔跤爸爸带来的女性摔跤热,激发了一部分女性的觉醒,她们比平庸的印度女性又进化了一步。在现代中国,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不仅觉醒,而且有梦想、有思想、有事业、有钱、有颜值、有气质,完全不用依赖男人,完全不用走结婚生子的道路,也能过得很幸福,这又比单纯的觉醒更高了一级。再到发达国家,女性可以当议员、当总统、当女王,地位比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思想也更开明,社会也更开放,这比剩女的高阶幸福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再到未来,男性和女性已完全消除工作壁垒、家庭壁垒甚至生育壁垒,社会大同,协作和资源分配达到了最优化,这就进化到了更高级的阶段。整个进化过程,跟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介绍的个人成长三阶段:依赖-独立-互赖高度统一。不难看出,“剩女现象”处于进化的“独立”阶段。
这里要澄清的是,同为“剩女”,存在“伪剩女”和“真剩女”。“伪剩女”其实是伪装成剩女的相夫教子型女性,仍处于“依赖”阶段。区分标准是:特别听家长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对于剩女的身份,感到着急、没面子,通常因为好好学习、与异性打交道能力弱而剩下。
而“真剩女”是真正处于“独立”阶段的女性。区分标准是:有思想,有主见,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主动笃定的单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们又灭不掉我们的样子。
“真剩女”的独立宣言
真剩女,代表了女性进化的更高阶段,她们通常具有如下特质:
我就是豪门。虽然范爷已经与大黑牛共虐单身汪,但她这句“我就是豪门”的霸气却是所有真剩女的光荣写照。有车有房,事业蒸蒸日上,真剩女的霸气首先就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经济独立,就不用谈实现自我价值这些上层建筑。而只有先迈出经济独立的脚步,才有资格去实现其他方面的独立,才能挺起腰板对家务说No,对柴米油盐说No,才能自信的和男人平起平坐,竞争各种机会和资源。
不将就。因为经济独立,所以真剩女追求感情更纯粹,更认真,更走心,不会为了名和利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如果没有缘分找到这样的人,或者找到了这样的人,但被道德伦理束缚而不能结婚,那么就宁缺毋滥,谁能逼我将就?
一个人的精彩。谁说单身生活枯燥乏味,其实可以很精彩。因为真剩女有梦想,有思想,有情怀,有钞票,所以可以尽情规划自己的后花园,看书、写作、旅游、摄影、插花、品茶、唱歌、跳舞、学乐器、做运动、当模特、读个MBA、学个编程、竞选个议员、办个学校、开家店、创个业、开个斜杠……没有什么不可能,生活可以丰富到一天48小时都不够用。
存在即合理
剩女的存在有它的道理,它代表了女性的觉醒觉悟,挣脱束缚,自主选择。对个人来说,一辈子,活出真我,实现价值,最重要。对社会来说,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大自然自会合理分配资源,剩女不是谁都能当,人类也不会断子绝孙,大可放心。而对所有女性来说,真剩女的独立精神才是进化的精髓。我们是不是剩女没有关系,是不是真的经济独立、感情认真、生活丰富才是每位女性都该扪心自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