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卦爻辞及小象传: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兴师动众,主要还是讲聚众用兵的方法,是兵法之卦。卦辞“贞,丈人”讲了用兵的要义。那么爻辞就是一部最早的详细而具体的兵法了。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六,九二之下,古代为偏将、裨将,现在代表连、排一级的基层指挥员。
初六,阴承九二(主将)之阳,作为偏将,在作战,行动时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服从主将的命令(师出以律)。以律行事,不听指挥命令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失律凶也)。法为体,律为用。法为军法军纪,律为命令。
《说文解字》:“否,不也。”;“臧,善也,好的。”否臧就是褒贬、评价。“否臧人物”,作为书面的固定词组来用,意思褒贬或评价某人。
初六,基层指挥员,在战时行动时(师出以律),如果褒贬、评价上级的命令,则凶(否臧凶)。
在战前,对作战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价(否臧),是必须的,既可以集思广益,也可使基层指挥员领会上级的作战意图。爻辞强调的是,一旦行动开始(师出),命令就是命令,必须执行服从(以律),战场上褒贬质疑命令则凶(否臧凶)。
在现代管理上也适用,尤其是大型的组织和企业,项目方案讨论阶段,充分的否臧评价是必须,也是可以完善项目方案,一旦决策定案,项目执行时,就要不打折扣的执行下去。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九二,是全卦唯一的阳爻,代表了统兵的主将。阳居阴居中,古代一般主将位居于中军(在师中)。
九二,也是被六五(君位)点中的主将(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六五给九二多道用兵的诏命(王三锡命)。锡命,君王给大臣的诏命。诏命中提出了出兵的战略目标,能以众正,可以王也。(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舆,象形字为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合力造车的样子,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泛指车。把舆尸看成装尸体的车,就太字面了,完全错了。古文中,尸不是指尸体,是以…为主的意思。舆尸,也不是以车为主。这里的舆,引申为“众人之论”,如舆论、舆情。舆尸,以众人之论为主。
六三,阴居阳位,不中不正,性柔志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象。发布命令时,如果犹犹豫豫,都要讨论,谁都可以做主(师或舆尸),是行军打仗的大忌,结果必凶。
六三,威望不足,缺乏独断,多头指挥而大无功也。
这里又有暗指监军之象。宋朝开始以文制武,每有行军打仗,主将之上必派文官作为监军,插手指挥,杨家将就是直接给文官玩死了。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师卦的六四,又是个四不靠(承乘应与关系皆无)的爻象。
六四,下有初六的“失律凶”,前有六三的“大无功”,六四的处境堪忧,形势不利有无应援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暂时退却修整(师左次),也不失为用兵之法(未失常也),则无咎。
古人尚右,左为差、退一等。次,居止之处所之义。
《礼记·檀弓上》:“次,舍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师,使不当也。
六五,柔中之君,打仗赢了(田有禽),利于掌握了话语权(利执言),可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或审判敌方,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当然无咎。
古时田为田猎,喻指军事行动。执,本义捕捉,逮捕。
《说文解字》:“执,捕罪人也”。引申为掌握,如执政,执教。
六五,柔中之君,点派其长子为主帅(长子帅师)。九二,卦中卦内含震卦,震为长子。
长子出师,以九二刚中应与六五柔中(以中行也)。六五还却还不放心,再派了小儿子(六三)来做监军(阴乘阳),使人不当(弟子舆师,使不当也),必败无疑(贞凶)。六三与九二,柔乘刚关系,情欲蒙蔽理智之象,一定不会好好配合的,古代长子与兄弟之间的争位内斗,这是古代王权继承制决定的。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战后需要分封诸侯,制度重建(开国承家)。论功行赏,必公正公平(能以众正,以正功也),切记像这种制度重建,利益分配的工作,一定不能用有私心,否则必埋下祸根(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师卦的爻辞非常的精彩,回看一下六个爻的爻辞,行军打仗,如果坚定用将不疑,一定是“九二,承天宠,吉无咎”。但是如果偏将(初六)、监军(六三)、君王(六五)都含有私心,各怀心机的话,三个爻的爻辞都是凶,爻辞就是描绘了各方微妙复杂的关系和心理活动,尤其六五,先无咎,后贞凶的心态表露无疑。可作为一部古装影视剧的剧本了。
师卦的关键词:“能以众正”,“民从之”。
这也是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理解,战争的正义性(众正),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从之)。
众正,可以王矣。王者,天下所归往。除了本国民心所向,还能聚集众多的盟国。
战争对立的一方,伴随着结盟的另一方。结盟就是比卦。师卦和比卦一体两面的相综关系。
师卦之后就是比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