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下钱总算是存够了,明儿咱们就办转学!”
“为啥非得转学?现在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都对我挺好的...”
“小孩子懂什么?老师朋友好能让你上好大学吗?不是市重点,你还不拔尖,到时也就个末流二本的水平!”
“转了学也考不上清华北大啊...”
“这是国际学校,不一样的。等妈再加把劲,毕业之后咱们直接出国念。”秦大妈掷地有声地说着,一边整理着女儿的学籍材料,为明天的转学做准备。
秦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原先是纺织厂工人,随着厂子的倒闭,秦大妈也不得不下岗了。高中毕业学历不够,也不年轻了,找工作一直没进展,便琢磨着卖起了煎饼。
没想到煎饼摊生意不错,秦大妈越干越起劲,也越起越早,午市还卖起了凉皮凉粉,月收入也水涨船高,逼近3万了。
可即使这样,秦大妈因吃过学历不够的亏,依旧省吃俭用,一心存钱为着让女儿上国际学校将来出国念书。
存了些年,终于可以实现了。
02
一对北大毕业的夫妻成了秦大妈对门的新租户。
她对这么些个文化人总是充满了尊敬,见了面总是“老师”长“老师”短,还总称呼“您”,惹得小夫妻老不好意思了。
聊了几次,得知小夫妻都是南方人,在大型企业做着工程师,收入也丰厚,那一副知识分子精英范儿,让秦大妈总是不住感慨。
这也下定了秦大妈要女儿转学的决心。
起跑线上没赢,后天总不能继续输吧!
秦大妈这天照旧不到四点就起床了,开始准备家伙,好出去摆摊,却发现对门窗户里亮着灯。等她将近五点准备出门的时候,才熄灯。
接下来好几天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甚至亮一宿。
秦大妈碰到小夫妻的时候忍不住问了句:“赵老师,您家最近怎么灯亮通宵啊?”
赵老师脸上是无法掩盖的困倦,面色有些尴尬又有些无奈:“我老婆怀孕了。”
“那真是好事啊!”
“我们得赶紧把买房的事儿赶紧提上日程了,可这学区房的房价啊...”赵老师顶着眼下的乌青,摇了摇头,“所以抓紧接了些私活。”
“可这样也太拼了吧...”
“对了,我老婆怀孕了不能熬夜操劳,补补课还是可以的。您女儿高二了,需要家教吗?她同学有需要的吗?”赵老师突然有了些精神。
就这么隔三差五地亮着灯,小夫妻的孩子就这么呱呱落地了。
秦大妈女儿也完成了申请学校,准备出国了。
03
“面试有结果了吗?”
“恩,被录用了。”
“好好好,总算是进了个大企业,那工资多少啊?”
“6000块。”
“什么?才6000块一个月?一个海归就值这点钱?!”秦大妈嘴巴张得老大。
接下来的几天,她总是闷闷不乐,满脸的愁云都挡不住,眼神也愣愣的。
赵老师见着后关心得问了句,她说:“怎么海归大学生收入还不及卖煎饼的一半?那大家为啥还要费劲地出国念书呢?”
“是啊,我也经常想,考上了北大也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那为啥还要买学区房让孩子考北大呢?”
这煎饼大妈的困惑,连北大高材生也没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