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一故事│北·京
从帝都和苏州回来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醉心申请和论文,无暇发呆,所以旅程中的有些事情着实有些遗忘,刚刚整理完照片,趁着余温,回忆起那趟旅途,也是温暖与惊喜并存。希望能通过一图一故事的形式,还原一些风土人情,记录一些观感体会。
┃故宫博物院。因为毕业论文选题的缘故,这里是此去帝都的根本原因。本着早死早超生的信条,第一天去选择去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宫殿”看看。这是我第二次去故宫,却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逛各个展馆。厚重的宫殿建筑给了故宫无尽的文化底蕴,也阻碍了她内部空间的无限塑造性,红墙给了现代人的遐想的空间和穿越的执念,却也将其阻碍在文物的友好现代展示之外。古代的外壳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展现文物,或许是这番调研之后最想探讨的问题。
┃护城河。来到这里是一个很偶然的过程,从故宫神武门出来,准备绕去天安门,路上看到一个拐角积满了长枪大炮和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借用摄影师的角度,发现了这个出现在各大宣传片上的地点。云卷云舒、日出日落,这里成了无数居民游客眼里的风景,此刻,很幸运,它也成了我眼里的风景。
┃长城。来长城,是因为同行的伙伴。毕竟这被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大奇迹的地方也是令无数的人心向神往,特别是无人的那条路。八达岭与其他野长城相比,少了份荒凉与壮美,多了份观光与自豪。也许,走在路上的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是为这份奇迹而自豪的吧,如果当年因修长城而将尸骨永远留在此处的百姓们知道千百年后的人们的此时此想,不知道心中的无力会不会少了几分?
┃垂柳。黄色和白色可能是我对植物最执念的颜色了,因为缺少。没想到阳春三月的北京反倒让我看到了秋天。“柳”谐音“留”,所以历朝历代成了送别和怀念意向,但即使是泛黄的柳枝,在我心里却依然是那个“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春日尤物,也许是现在尚未真正经历过分别的伤感吧。
┃胡同与人力车夫。特意在胡同中住了5日,每天早上享受清晨的生命力,夜晚感受无人的寂静。旅游广告说:没坐人力车夫逛过胡同,就不算来过北京。与旅游景点里的北京不同,市井的北京是真正有着人情味儿的,即使“胡同与人力车”也已经变成了旅游化的产物。不评价车夫最后索要小费的行为,但暖暖阳光照入灰瓦胡同的时候,我或许回到了某个午后,村口大榕树前的老人们乘着凉、话着家常。
┃雜書館。因《晓松奇谈》而认识此处,着实有点远的此处便变成了我计划中的一项。国学馆和新馆完全不同的装修风格和选书种类,一个仿佛走入时光隧道,那时那年的人来人往、图书熙攘、一幕一幕向你走来;一个立于高大的落地书柜之中,交织着现代人的梦。清晨、午后翻阅其中,别有一番滋味。
┃706青年空间。不久前,叁楼被迫搬迁,又给了这张图另一种意味。那日,碰巧遇上了706的小型演唱会,楼上楼下不同的分享,楼前楼后不同的空间,角角落落谈论着不同的天南地北。周围虽是从未相逢也不会再见的伙伴,但却仍算处于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冲淡了很多的陌生感。只是,给予我最初熟悉感的载体却在不久前被迫消失了。
┃北师大。高中学过一篇文章《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之后,我便总以‘北师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而开玩笑,只是与作者不同,一个梦成,一个梦搁浅了好久。记得当时看到这块门牌的时候依然是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心疼感流过,谁还没有几个直戳心尖的地方呢?好在,现在我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交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