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极简主义的中心思想即放弃对物质的占有欲,所谓玩物丧志,人类大部分有意义的事情都普遍表现为精神世界的愉悦,而非对具体物质的占有。
关于收集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人喜欢收集自己用过的东西,例如课本、笔记,甚至是旅游门票、火车票、电话卡等等,这些东西只会越积越多,占用你的生活空间,也占用你的精力去收集整理。其实,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生存的意义即在于在群体中获得的满足感,或者一种无形的影响力,那么你的成功是靠周围人对你的评价来定义的,而非单纯自我的感受,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人,靠周围的人来记录它的历史,靠历史学家来记录他的传记,而对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所拥有的物质实体也都会随着他的消逝而消失,或被变卖和转移。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所拥有的东西只给我带来快乐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但是,这样只输入无输出、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生又与动物世界何异呢?你的存在仅仅只是生物学上繁衍的需要,扩大人类种群的需要,或者基因逐代进化(或仅仅为演化)的需要,而非人类精神与灵魂层面的意义。
关于收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爱好本身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迷恋或仰慕,但人类爱屋及乌的天性把人引向与之相关的所有物质。例如你爱好艺术,会热衷于收藏与艺术相关的实体作品,雕塑、绘画、章币、邮票、书籍等等,各类开发商会想尽办法与艺术接壤,于是便可以登堂入室摇身一变,成为一种高雅艺术的载体,甚或用限量的方式制造一种稀缺资源。而等你花了一大笔钱、多年的时间,积累下满满一屋子的所谓艺术品时,你会发现,耗费的不只是你口袋里的钱,更是你多年的青春和时间。其实,艺术只要欣赏就好,而且现代网络发达,公共博物馆艺术馆均常年开放,各种网络艺术课堂也触手可及,随时可以感受艺术的熏陶,提升自身的审美境界,完全无需耗费大量精力去收集所谓的艺术品(对普通人而言很可能是赝品或低劣的粗制品)。
关于衣食住行。衣着不必追求艳丽时尚,质朴清爽就好,也不必追求过多,有适合时令季节的衣服就好。吃饭不必追求荤腥美味,营养健康就好,养生也许正在于食不必精、吃不必饱。住的房子不必太大,除下那些必要的生活工具,仍会有很大的空间供你饮食寝居和精神的腾挪。出去旅行,不必为了考虑各种不测满载着各种零食、衣服、工具,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你想要的东西几乎触手可及,轻装简行,少一些负担反倒会让你的旅途更加快乐。
在我理解看来,生活中的极简并非是东西越少越好。例如,某些人会参加所谓物品少于20件的挑战赛,甚至10件,这样的极简我觉得反倒会带来现实生活中的麻烦和不便。我觉得极简的灵魂更在于去除生活中的繁琐,因此一切给生活带来便利的东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占有,并不违反极简生活的原则。正如佛教所谓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纠结于具体的琐事,才能更为豁达,更为专注于自我修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例如,在没有洗衣机的时代,人类需要花费不少时间用于洗衣,而有了全自动洗衣机,一键搞定,省出了大量的时间可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那洗衣机这件物品就是必要的,而不必精简。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物品以便利性、实用性为参考标准,对于任何东西,如果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功用,那么宁可不用。一件物品如果没有当下的用途而只在未来某个时间会用一下,那么也可以抛弃,因为当今时代物流发达,生产成本极低,未来需要时再买未尝不可。另外,某些东西如果曾经用过,现今没有用了,或者很少会再用到,也可以转让出去。
极简生活的核心目的在于将时间和精力聚焦于你所真正要做的事情上。人生短短几十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世界也五光十色,诱惑很多,特别是物质上的诱惑常常使人掉入各种物欲的陷阱。有时心血来潮对某个物质感兴趣,买上一堆,葱茏几年之后,会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留下的是无用的物质,耗费的却是无尽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