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书吧的活动比较频繁, 每个周末都会面对专门来参加活动的陌生人, 和陌生人聊天的频率明显增加不少, 现在才发现自己从前真不会跟陌生人聊天.最大的区别便是: 从前自己从不留意观察跟自己面对面聊天的陌生人高兴不高兴, 愉快不愉快, 舒服不舒服. 按理说对方是否愉快未必起因于自己, 是否需要承担这样的感受也并不能一概而论, 但有一点, 在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时候, 至少需要了解对方的心情情绪, 不然其实就只会剩下"你很白目".
越来越肯定过去在跟陌生人初次接触时,自己所表露出来的"自我"一点也不少. 表面看起来的和善并不那么和善, 骨子里的个人观感在字里行间和行为细节里都会不经意地被表现出来.
比如对于陌生人接近时的心理防备, 很多情况下并没必要,尤其在面对陌生人时,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想法上, 反而更能简单做出判断和处理, 而不会被无谓的防备扰乱成胡思乱想.说白了也是怕, 这种怕说不清楚是为什么, 大概是不自觉得就爱把人往坏处想, 而其实并没有任何事实和依据支持这样的想法, 所以怕并没什么道理. 而在没有经过刻意锻炼和制止自己的大脑不往负面想的时候, 自己是完全发现不了这一套伪命题的思维一直存在.
而这种看似不明显的防备一样会让陌生人对你产生戒心, 话题经常只能局限在"你好","随便坐","路上还顺利吧"一些形式家常, 更进一步的共同话题或者兴趣可能都进行不下去,而其实一个微笑就可能立马化解尴尬和隔阂. 另一方面, 发现自己在谈话过程中使用"我喜欢""我觉得"这类字眼还真不少, 远不如以分享好物的语气更能让对方接受.
这些都是在自己从留意陌生人的喜怒哀乐开始发现的, 并且当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语气和用词, 交流就变得顺畅且自然得多了. 自己不是个喜欢主动跟陌生人聊天的人, 但至少在跟陌生人聊天的时候, 别让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还是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