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
武汉-咸宁
经历了中途请假退出和等待后,于12月3日这天,我重新归队,又开始了全民祝福国泰民安中国行的骑行之旅。我们从武汉出发,继续朝着南方挺进,下一站将是长沙。
老天仿佛也很照顾,一扫连日的阴霾,太阳慷慨地照耀着大地,给初冬的武汉投下温暖炫丽的光华。
因为植物园的活动定在周四,在此之前我们多少都有些担心,天冷,阴雨,并非周末,这些因素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现场的气氛。然而令到大家感动的是,今天到场参与活动的车友多达四五十号人。
中科院直属的武汉植物园是一个面积中等,历史悠久又美丽迷人的植物王国。由北京碧溪花卉和北京不死骑联合主办的“全民祝福国泰民安中国行”活动,在园中一片绿意茵茵生机盎然的草地上举行。冬日的暖阳给深秋转冬而五彩斑斓的植物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身着五颜六色骑行服的车友们三三两两分布其间,纷纷交流着关于国泰民安中国行,关于郁金香的种植,关于长途骑行的分享和关于活动的细节问题。整个场面展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做为护花使者之一的我们身在其中,深切的感受到了热爱骑行的人们由单车运动所散发出的对健康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国泰民安幸福的祝愿。
有幸成为骑行大使,将是难忘而自豪的经历。
2015.12.4
咸宁-赤壁
因为又有一个月没骑车,加之昨天“较大强度”的110公里,和最近作息生物钟的影响,今天早上闹铃闹醒后感觉是深深的疲倦,转而又睡。再一醒,居然就是近中午的11点。秉承不走夜路的原则,于是把目标定在50多公里的赤壁,算是一个很轻量的调整。
从武汉骑长沙,我之前骑过三次,而且都是打着挑战的幌子。
第一次是2010年的小年夜,我和另外几个小伙伴:宝马,小说,武昌鱼,晶哥,男男女女五六个人,号称要挑战24小时400公里。当时这在武汉玩车的圈子里是一个极具爆炸性的大新闻,大半夜出发的时候送行的车友都一大堆,还送出了好几十公里。最后呢,在近40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人万般疲惫地抵达了长沙,挑战当然是失败的,然而壮举空前,每个人都成了英雄。这件趣事被传讼了好久,直到现在想起还不失为一段佳话,而做为队友的这几位日后也都成了武汉单车界影响深厚的传说中的大神级人物。
第二次是一年后,我那时自感自已是个体能精进的“赛车手”,装模作样好歹也训练过,于是又想起24小时挑战长沙这档事。在一个一时冲动月黑风高的夜里,我骑着钢架旅行车一个人出发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第二天下午五点多干到了岳阳,行程200公里出头,因为没有把钢架车泄力这个因素充份考虑在内,人弄得异常疲劳狼狈,意志力一时松动,于是在岳阳就放弃了挑战搭车返回了。
事隔两年第三次想挑战24小时长沙时,我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赛车手,骑的是公路竞速车,已有一年多的科学训练和比赛经历,从心态到身体素质同几年前的我已是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在某一个状态和天气均佳的日子,我做好了充份的准备后毅然在凌晨3点整独自从沌口出发,经过22小时,行程395公里(取道白沙洲,金口,嘉鱼),在第二天凌晨1点多到达长沙的五一广场,挑战成功!当然,从头皮到后脚跟整个身体无一不痛苦,整整睡了一天才缓过来。
此时车轮下的路,既陌生又熟悉。骑在这段路上,回忆起几年前激情澎湃的自己,多有感慨。
2015.12.5
赤壁(因雨休整)
一天的雨。
从武汉出发的时候,碧溪花卉的少轩半叮嘱半玩笑地说:路上注意安全,慢慢骑,长沙的活动日期还没敲定。
于是我们也并不着急,趴窗户看着天地间迷濛的雨幕,幽幽叹着气,转身躺回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
下雨天,就不能骑车么?
下雨天,我骑过车么?
哪次雨中的骑行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回忆模式。
第一次的印象,是09年初骑行汉南。
我的启蒙老师马哥有一次说,想骑车走长途,特别是进藏什么的,要通过三个科目才算过关:科目一是夜骑,科目二是嗨雨,科目三是300+。所谓艺高人胆大!你永远不知道在长途骑行中会遇到多么囧迫的事件,唯有经历过,才能做到处乱不惊,这就叫有备无患。
我十分敬仰马哥,对他的话也奉若至理名言。于是决定在骑川藏之前逐一完成科目一二三的试练。第一次嗨雨,就在汉南江堤的拉练中,不期而遇。
我不太记得那天具体的情形,只记得晚春四月的雨仍带着一丝凉意,毫无征兆的凭空卷起一阵云,豆大的雨滴就这么劈头盖脸打下来。小伙伴们一阵惊扰,纷纷加速逃窜,然而百里长堤之上哪里又有三寸屋瓦可以遮挡?在最初的慌乱袭过后,瞬间湿透的骑行服老不情愿地贴在身上,十分不爽,心中却也被这雨给浇熄了奢望浇服了气,望着烟雨飘摇中绿油油的柳树,脚下倒慢了下来。放下了担忧,放开了身心,互相看着狼狈的模样,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任凭这无根之水从头到脚尽情地浇灌,居然就这么不管不顾地在雨中驰骋开去。
那一次,破天荒的并没有一个人感冒,雨对于骑车人,只不过是风景而已。
而最猛烈的一次,是2012年滇藏线的第一天,大理到丽江,大丽线。
翻过西邑镇的观音坡,海拔大约升到了二千四五左右,山间腾起越来越浓的雾,温度也迅速降了下来。眼镜镜片不一会儿就会被雾气所覆盖而不透明,必须得一次次停下来擦拭。因为爬山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我只穿着薄薄的长袖骑行服,一边纠结要不要穿上外套,一边越来越快的车速令到自已情不自禁地舍不得停车,然后下坡开始了。
我们在山间公路上飞快地滑行,雨就这么悄悄地从虚空中飘然而至,由牛毛般轻柔,渐渐变得狂野而粗暴。等到你意识到是否应该停下车穿冲锋衣时,全身里外竟早已湿透,袖管裤腿如敞开的水喉般淅淅沥沥,只觉得此刻若穿冲锋衣反而毫无意义只会更加不爽,不如就这么淋下去,放任自由倒好吧。
那天的坡很长,那天的雨很大,那天的空气是冰冷的。手指到后来几近冻僵,全身仿佛掉在了冰窖中,冷酷到无形的身体实质般地厚重,只是在内里包裹了一颗哔剥燃烧的心。
下雨天,不可以骑车么?
我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查的微笑,耳畔响起少轩的叮嘱:路上注意安全,慢慢骑,长沙的活动日期还没定呢。
2015.12.6
赤壁-岳阳
今天起,正式离开江汉平原,一头扎进密布湘赣的丘陵山地中。然后,让人又爱又恨的爬坡开始了。
中国多山,平原面积只占12%,是个正儿八经的山地国家。通常从地理上把中国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第三阶梯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回头想想,从东北一路走来,我们穿越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流域这几个平原,除了进武汉之前翻越了大别山的一个岬角,都没有真正挑战过爬坡。
当然,东南丘陵相比进藏的路而言,确实谈不上坡。海拔变化大多只是百十来米,与川藏上动辄一两千米落差的长坡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可是,对骑自行车的旅行者来说,那可不能随便忽略。。。得一脚一脚踩啊!
骑车跨越祖国每一级阶梯,体验壮丽河山的震撼,是我小小的梦想。南国的小山包们,我来了。
2015.12.7
岳阳-汩罗
行走在湖湘,观巴陵胜状。
除“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一湖此种“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大观外;“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又“深思高举,自令放为”的三闾大夫,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实乃坚贞之典范。
此景此情,不由令人想到岳麓书院门前的那对绝唱:“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世人皆赞屈原,理由无须多言。但我却为他的“执着”感到可惜,亦不太支持。
那日在汩罗江边,屈大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老渔夫问他何故如此?
老屈同志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其实这是一种很不识时务,极度自虐的强迫症症状。
做为一个家道败落的士族阶层,就应该有士族的觉悟。屌丝就是屌丝,没钱就是没钱,拿着吃白菜的俸禄,操什么卖白粉的心呢?
你老屈哥偏偏要显出与众不同,你这么特立独行,让我们这帮俗人怎么混得一口好饭吃?
打鱼的大爷都说了:“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可惜从小聪慧过人的老屈不但听不进,还大发感慨,让自己血压升高肾上腺素乱窜,说什么“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所谓争执永远没有结果,你老屈一生几起几落,难道与人争少了么?争的结果呢?还不是屡屡被贬要一个人跑到江边发呆叹气。好不容易出来个劝你的老神仙点化你,你还要争,就辣么喜欢争吗?你这不是抬杠吗?
果然老爷爷被气得一口老血差点没呛死,只好唱着歌退场,我现在都怀疑这是上苍想搭救你为你开的挂,不信你听那歌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只可惜屈大夫不听则已,这一下鸡血上头,下不了台,抱了块石头玩了技术潜水。
看人家板桥老弟说得多好,“难得糊涂”!过得那叫一个悠哉。当然,他比你小2000岁,看得比你透,没准也是吃着粽子读着你的故事感悟到这一层大道理的。
其实屈大夫做一个风流潇洒的大诗人,我觉得人生就已经蛮成功了。香草美人,多么令人神驰!
然。。。而。。。
史实会是另一个故事吗?
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他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
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好吧。
今天路过了汩罗江,我满怀深意的望了好几眼江水,心中默默念叨着:感谢屈原同志赐予我们粽子,咸蛋,和一天公休。阿门。
2015.12.8
汩罗-长沙
以前骑车来长沙,都是走的107国道,这次刻意选了沿洞庭湖边的一条省道,而后又转到县道和乡道。一来是发现地图上这条路似是新修,再者也是想体验一把不一样的旅程。
最终,不同于107的东北方,今天走的路穿过望城县,从长沙的西北角进入城区。
望城现在是长沙的一个区。早些年就听到过这个地名,并没有太大的印象。直到今天,我突然联想到了北京的一个地名“望京”。
望京的意思以前也不懂,后来听小明说,古时候,从关外方向进北京,这是个峰火台,相当于瞭望哨。而到了望京的位置,就能依稀看见紫禁城了,所以叫“望京”。
了然!那么望城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到了望城,就能望到长沙城?
不管旧时的过去是不是真如此,在眼下的今天,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完全正确!毫无鸭梨!
长沙确实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在远离市中心(我姑且擅自认定五一广场是市中心)还有十几二十公里的地带,就已经是高楼成片,马路宽大笔直,绿化带绿树成荫,各种基建十分完备了。。。虽然路上往往看不到什么人。
长住北上广大城市的人可能对城区半径20公里不太感冒,即便是象我这种武汉小城市出来的人也有点见怪不怪。但是,我是拿长沙同它自己比较,拿今天的长沙同十五年前的长沙比。从城区扩张的范围和力度,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比原来足足大了9倍!
可能有盆友很奇怪这个9倍怎么算出来的。好吧让我来告诉你!
我第一次来长沙是15年前,那个时候以五一广场平和堂为中心,往北到银盆岭大桥至伍家岭一线基本就是城市边缘,出这条线再往北,那叫一个破败原始。。。
同样,往南不超过金盆岭,往东不超过火车站,往西那绝对止步于岳麓山。在这个方框之外那就基本是乡下或叫城乡结合部。
您现在再看,北至望城,南至理工大,东边几乎到机场,西边至少到雷峰镇。在这个区域内,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盘,早已屡见不鲜了。
简单用肉眼目测,这城区在原基础上扩大成了一个九宫格,不是9倍是多少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