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缺乏生活实感的人。生活中的一切都好像可有可无,也没有什么精力去维系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被一种强烈的空虚感包围。文学是我逃离虚无的方式,那些我想象出来的人物,好像在我的灵魂里悄悄地生长,甚至比现实中的人更加真实。仔细一想,所谓的“现实”不也是我们对于外界的解读吗?

DeepSeek说,脑科学发现,当默认模式网络(DMN)过度活跃时,会产生"自我消解"的错觉。就像站在伦敦眼顶端俯瞰全城,却突然找不到自己所在的舱室——你强烈的全局视角,暂时遮蔽了自身坐标。

不得不承认这个AI工具是非常“通人性”的,我告诉它曾经在英国留学,接着它会用我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做类比,给我解释当下的问题。

我开始学着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觉察生活中的小事:抚摸手中的茶杯、看看繁茂的树木和盛开的花、给远方的朋友发微信、打电话,一点点找回生活的实感。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跟婴儿学说话、学走路差不多,一切都要重头开始。我好像在沙滩上用沙子盖房子,盖好了,又被海浪冲走,于是重头再来。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每一个躲起来的人都想要被找到。”这几年我一直在“躲”,躲避我不喜欢的人和事,其实我真正想要的是被人“看见”。我好像躲在一座漆黑的灯塔里,用尽全力点亮了它,渴望有路过的船只能够为这一点光亮而停留。我点燃灯塔的方式就是写作,读者就是路过的船只,哪怕只是一小会儿,我也感谢他们曾为我停留。

今年有两位失联已久的朋友突然联系我,他们都是我上大学时认识的,跟他们聊天感觉被拉回了那段美好的时光,恰同学少年,他们还是很关心我的生活。这些小小的事件组成了我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人生最值得费力去追求与记住的,是那些能够给我们带来强烈峰值体验的、轰轰烈烈的大事,而那些平凡的日常,却因为没有剧烈的起伏,往往在当下被忽略。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命运带给我的东西。我捡起那些小小的馈赠,并且把它们捧在手心,我的生活已经足够好了。这些小确幸将我从存在主义危机里拯救出来,我不再想以后的事,而是每天早上起床以后想今天要做的事。

这是我的人间烟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