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再说话了”我几乎歇斯底里
“你再哭,再说,再说,我耳朵都被堵死了,我没办法安静下来”,听到萱宝还在说“妈妈,写不完了,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我的内心充斥着烦躁,愤怒,想让外面的声音都静下来,我想让我的理性脑上线,可是我的大脑被愤怒小人操控,不可遏制的大声吆喝。
我把手机摔到床上,打算转身逃离现场,以阻止事情继续朝坏的方向发展。。。。。
“妈妈,我不哭,我不再说话”,萱宝合上嘴吧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失态”,似乎只是一瞬间,双方都冷静下来,内心恢复安静,我和萱宝商量着完成了她的作业。
走在上班的路上,我的思绪沉浸在刚刚发生的“爆炸”中,自以为已经学习成长了很多,能用双核思维的方式处理,可是我高估了我的认知,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才发现“知行合一”的难。
记得小时候,我是超级爱哭的,可能是因为没有一个稳稳的安静的人能包容我的人去接纳我的“爱哭”,所以我对“爱哭”也形成了我未完成的课题,我的记忆里,有无数次因为我的不可遏制的哭激发了爸爸的怒火,爸爸朝我大吼,“哭,哭,哭,就知道哭,有啥好好说,有啥好哭的”,可是当时的自己就是想哭,就是控制不住的想哭,就是满腹的委屈,感觉为什么哭就不行,越是哭,爸爸发火越大,爸爸发火越大,我越是哭,就是执拗的站在那里哭,哭,哭,任由他们一个怒火中烧,一个在旁边着急的“别哭了,别哭了”。就是在这样的死循环里来到现在,如今看来,我及其像那个对我吼叫的爸爸,我用同样的方式在对待我的孩子,这就是所谓的“传承?”,细思极恐啊。
我想停止这样的传承,我渴望用更加好的方式处理。那个发怒的自己,看到萱宝哭闹的场景你是不是瞬间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所以你选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来自动反应,这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那个方式是你熟悉的。再看看那个哭的自己,她渴望在那个当下被抱抱,被安慰,哪怕没有,被允许也是好的,现在就看着那个哭的自己,静静的看着她,“你很委屈,你也想停下来不哭,但是我知道你停不下来,那就痛快的哭吧,你可以哭,尽情的哭吧,哭够了你可以选择停下来。”
现在的自己,你已经长大,你拥有智慧和力量,你可以安慰自己,你可以看到自己,发火也没可以,发生的都是合理的。
听到萱宝说“妈妈,那是大人的想法,不是小孩子的看法” “妈妈,我已经不哭了,你也冷静下来”的时候,请看到孩子有她自己的疗愈机制,她比你小时候勇敢,她在表达自己的看法,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能在愤怒之后很快恢复平静,能复盘能反思,这已经很棒 了,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奥。
王阳明说在事上磨练,感恩今天的小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