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首优美的现代诗。
课前,我用心备了课,以“听秋声”、“寻秋声”的思路梳理了课件。课堂上,检测字词之后,让学生自读诗歌,说说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答案——落叶,蟋蟀,大雁,秋风。接下来的学习中,抓住诗歌的留白之处,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问题设置如下:“黄叶是怎样跟大树道别的?”“蟋蟀是怎样和阳台告别的?”“大雁会叮咛什么?”孩子们结合自身实际表达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走进秋,走进这透明的音乐厅。”孩子们认为这是一个比喻句,那把什么比作什么,可费了周折,我引导:“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秋天呢?”一个孩子说:“大自然。”“那把什么比作音乐厅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大自然。”
第五小节的学习,引导孩子仿照说一说:“秋的声音,在————”,“秋的声音只有用心倾听的人才能听到。”学习第六小节,让学生感受到要“惜秋”“惜时”。
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仿写诗歌环节,可惜还未创作就下课了。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们专注于课堂,不时需要组织教学(孩子们听课习惯尚未养成);另一方面,还是自己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贪多求全。这篇文章在单元中属于略读课文,字词在早读课时已经认读完毕,而我却设计了读词,读短语,读带数量词的词组;另外,每一个小节都要设计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去读,去说。现在想来,假如教学简单一些,把时间留给学生仿写整首诗,孩子们会不会收获更大呢!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根据学情,文本制定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克服主观性,我需要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