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失眠一种心身疾病
失眠,入睡困难、半夜醒来睡不着。浮想联翩、辗转反侧,烦躁不安、无法平静。多数人都经过这样的煎熬。可恨的是,长期慢性的失眠,才叫痛苦。非偶尔的睡不着,而是每周≥3天失眠,这就是睡眠障碍了。睡眠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大概在10%~15%,年发病率在5%左右。这种经常性的失眠不仅是当时睡不着,还影响第二天的生活,并且长期影响免疫功能和生理功能。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和应对失眠呢?
02失眠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有什么?
失眠,一般情况不是一个纯粹的生理疾病。大多数情况下下失眠是心理和生理问题共生的心身疾病。
从生理角度来说,是交感神经过于活跃,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功能不够强大。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生理上仍打开一个觉醒的信号。
那你为什么会打开一个觉醒的信号呢?你想想,每天打起精神,挺直肩膀去工作,一直处于警觉状态应对白天遇到各种工作压力和状况。一直到晚上回家,沐浴更衣逐渐放松。
那该放松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处于警觉、觉醒状态呢?是因为心里仍放在压力和危险。
我们的身体本能在数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一种反应,即过去遇到老虎狮子豹子狼等为危险时,压力危险一来,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皮质醇(也叫压力激素)上升。
有研究者对比正常成年人以及失眠患者血浆中皮质醇昼夜的水平,发现失眠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夜间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那些压力过重或者生活节奏紧张的人,或者长期失眠的人,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下,会激活杏仁核,从而激活HPA轴,增加皮质醇的分泌。
03失眠的人群
1.个性特征:对新环境过于敏感,更换环境易发生失眠。神经质、内化性、易焦虑和完美主义者易发生失眠。
2.倒班、熬夜影响生物钟造成失眠。
3.压力:压力造成常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过于兴奋。
4.药物:一部分药物具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比如抗癫痫药物、口服避孕药、甲状腺制剂及某些含咖啡因类药物时均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
5.性别: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失眠(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41倍),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可能与女性特殊生理期较多,包括月经期、妊娠期、围产期、围绝经期等。
6.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失眠与疾病相互影响,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患者易发生失眠。
被诊断为睡眠障碍的人群中,其中有50%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或者抑郁症状,或者两者都存在。
04失眠的治疗方法
催眠
催眠, 是让你的意识收窄,和你的潜意识沟通。在催眠状态下,和潜意识建立一个信号系统,比如头一碰到枕头,或者一关灯,浓浓的睡意袭来。
当然,催眠当中最好适当调整你的心理问题来源。比如可能是因为孩子退学失眠,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饭碗难保失眠,可能是老公出轨失眠,可能是因为每月无力还债10万失眠。催眠并不能改变不了你每月还10万债务的情况,可以做的只是,调整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矛盾的心理冲突、提高安全感等。潜意识改变了,面对外界的反应模式才能改变。
顽固性失眠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催眠。
如果不能现场催眠,也可以考虑音频催眠,但需要做专业的人员做潜意识测评,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医生做准确的诊断,对于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能有所了解,再进行催眠。
身心柔术,也叫心理太极
心身柔术类似于太极。心身使用的心理调整方法是:肢体语言倒输入潜意识,以及调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传统的太极是前人经验累计而来,有许多对人身心有好处的作用。但也因缺少科学理论指导,个别动作有副作用。身心柔术是经过心理学的科学理论指导的心理太极。不同的心身柔术针对性有所不同。(参考:鞠门学术体系心身柔术)
Ⅲ认知调整,学习《情绪管理》的课程
认知调整,是对于一些错误的认知做修正。在心理咨询当中,心理咨询师也会使用认知调整的方法。
Ⅳ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缺点是药一停就又失眠了。
失眠最关键的还是要生活方式也发生根本变化。如果不发生根本变化还可能复发。外部压力太大了,生活方式要注意调整。但调整生活方式对身心发生明显作用可能要几年。所以,不要只把失眠作为一个病症去克服,要考虑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心理因素根源,以及选择科学的方法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