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闲人诗涵
文/闲人诗涵
一句话导读:如上图所示——在这片土地上,谁都没有移开头上枫叶的力量,只能期待阳光碰巧穿过枫叶的小孔,再碰巧照到谁的头上。(细读全文大约需要4分钟,浏览大约需要50秒。)
今天,说说助学的故事。
参与助学志愿者工作十二年,感触很多。套一句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助学的初衷很丰满,助学的结果很骨感。
面对这样丰满与骨感的“对比”,也许是我同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缘故,我心里常常感到无助。而一些外地的志愿者,言谈中难免的是怒其不争。
但是,每当这种怒其不争是针对学生的,尤其是女学生的时候,我心里总会有种说不出的沉痛。
面对生活,我做不了评判者。那就还是当记录员吧,让这些真实的故事,自己说话。
(都是真实的故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对文中主人公的姓名做了省略。)
01
“不争气”的石大妹。
主人公是个姓石的女孩,在此姑且叫她石大妹吧。
石大妹的家,也在这喀斯特地貌的山区里。(具体情况,我在前面《留守儿童的疼痛——助学的无助》一文中介绍过。)
她的父母都健在。原以为会比父亲死去、坐牢,或者父母离异的受助学生,要好得多。
谁知道,有的时候父母都在,未必是好事。因为:如果父母带给孩子的是捆绑的力量,那力道将是双倍的。
石大妹就遇到了这样的捆绑。比如,在这里,生姑娘就是赔钱货,因为姑娘长大都是别人家的人,是外头客。有这样观念的,除了她的父亲,更有她的母亲。即便她的母亲同样曾经也是“姑娘”。
可以说,他的父母能够送她读书,算是对她有了额外的大恩大德。很多父母,对女孩往往就是一句话就打发了:姑娘家读朗子书哦!
(在这里,每当有人家生孩子,别人是这样问的:你家添了个读书的还是打猪菜的啊?“读书的”的指男孩,“打猪菜”的指女孩。)
不过,她的读书,就像她家的牛,每天赶出去放到山上,山上有什么草就吃什么,天晚了又赶回来。都是纯自然放养。没有父母的监督,更谈不上辅导。
课余时间,她还要放牛、打猪草、砍柴,等等。总之,一切她能做的事,都是家里的好帮手。
所以,石大妹的成绩并不好。于是,她的父母也没有好话可说:我送你读书,你自己读不进去,那就不要读了,省得浪费钱。
不读书,石大妹最后的出路只有嫁人。而且是早早地嫁人,早早地生孩子当母亲。
所以,当志愿者回访时,看到石大妹小小年纪就成了外头客,还有了孩子的时候,某些志愿者出于爱,就责怪她不争气。也就是怒其不争。
02
其实,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漫漫长路,像石大妹这样的女孩,是很难走完。或者干脆说,是不可能走完的。能够顺利读到初中毕业,就算不错的。如果能念完高中,就是意外的惊喜了。
(下图是这学期对一个受助学生就读情况的跟踪了解。而石大妹是十二年前的受助学生。)
所以,早早嫁人生子,也许才是她们“正常”的生活。婚姻也是一种匹配关系,自然也不可能嫁得好。可以说,算是把她们父母的生活复制过来,粘贴在自己的身上了。
我们都知道,助学的初衷,就是希望给石大妹一点点机会,希望她可以过上和她父母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初衷常常只能是初衷。就像石大妹,难道复制父母的生活,真的是她想要的吗?可是,她又能怎么样呢?
我常常在想,能够支撑石大妹她们把复制的生活过下去的,反而更可能是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父母都是这样过的,也就这样过吧。
这就是石大妹们的,所谓的不“争气”的人生。
那么,争气的人生,又将怎样呢?且看下面的故事吧。
争气的石小妹。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姓石,就叫她石小妹吧。
与石大妹相比,石小妹很争气。但是,争到最后,却是一个如花的生命,选择了自我凋谢……她的故事,我在三年前写了日记。日记的截屏及文字如下——
“我和你,从未谋面,甚至连你的姓名也是听说的。听说你的名字,是在昨天中午,而且本来与你没有关系。是一位学生的父母,来向我了解情况,说到他们的儿子时顺便说到你的。
他们说你的父母很本分,不送你上学,觉得你念完小学就不错了。可是你想读书,为了报名,你向你的姑姑借了七百元。因为要交六百五的生活费。
可是因为什么都要自己张罗,等你扛着被子来到学校,学校已经下班了,你没有找到老师,无奈又扛着行李回到家中。等待你的是你父亲的一顿打……
第二天,学校正式开学,你还是打算来,可是你父亲不让,让你上山干活。不知什么原因,你父亲又跑到山上打了你一顿!
然后你就在山上喝了农药,直到第二天被找到……
我记住了你的名字,晚自习的时候在班上了解你的情况。想不到班上竟然有三位同学和你小学同班。他们说你在学校很乖,心很善良,成绩不是很好,但是爱学习。他们说你家很穷,你每周末回家回来,脸上手上都有伤——那是你父亲打的!
孩子,是怎样的绝望,才让你连死也不愿死在家里!我无法感知,你这些年的生活是怎样的痛苦,但是就凭这一点,我觉得我可以假装能理解你是多么的绝望……
你知道吗,我从教十四年,我所感受到的是:想读书的孩子太少太少。因为孩子也看不到希望,漫长的读书过程和高昂的教育成本,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难以等待和难以承受的。
可是,你却想读书,为了读书自己去借钱,自己来报名。
我想,你也许就是知道父母太本分,家里太穷,才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你的这份唯一的希望被扼杀了,而且是被自己的父母扼杀的……
你知道么,你父母送你念完初中是他们最基本的义务,不送是违法的。你父亲常常暴打你也是违法的。可是,你知道又怎么样呢!法律对他们有用吗……
你知道的,是你父母很本分;是你家很穷;是他们不愿意你继续读书;是繁重的农活;是父亲棍棒的滋味;是在无望生活中的挣扎,直到完全绝望……
你走吧!走了也许是更好的解脱! 你来过,努力过,争取过,这就够了。
也许你短暂的生命过程,没有谁会在意。但至少还有我知道,并且不会忘记。我记得你的名字叫石某某,年仅十三岁。”
03
当然,这两个故事之间,没有因果逻辑的关系,只是一种并列共存的现象。我更没有主张“不争气”。只是觉得,面对她们,以及像她们一样的孩子,我怒不起来。
我只是心怀感激,虽然与她们一样,都生长在这片土地,却更幸运。比如,我的父母,曾给我吃过定心丸:我们家不重男轻女,只要你好好读书,哪怕砸锅卖铁也要送你。而拜父母和上天所赐,我竟然有一点点适合读书的天分。
这些幸运,让我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了所谓的“记录者”,而不是“被记录者”。
我和她们都像喀斯特地表的草,虽然卑微,但不低贱,面对生活的野火,都曾默默藏着生命的种子。 只不过春风吹过之时,带来的那些可以开花的梦,有一个碰巧落到了我的头上。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