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葫芦丝班:奏响幸福旋律
在省老干大学这片充满活力与知识的天地里,我有幸踏入了葫芦丝班的奇妙世界,开启了一段满溢着欢乐与收获的音乐之旅。
我们的陈龙老师,无疑是这个音乐乐园的领航者。他对葫芦丝的热爱,犹如一把火炬,点燃了我们每个人心中对音乐的渴望。课堂上,陈老师仿若一位灵动的音乐精灵,手指在葫芦丝的音孔间轻盈跳跃,吹奏出的旋律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欢快活泼。他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持笛姿势、气息运用教起,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发音的要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遇到较难的曲目,他会不厌其烦地示范多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我们理解音乐的情感与节奏。他的普通话很标准,有时为了活跃气氛也会蹦出几句地道的长沙话,如休止符他会说“踩一脚”。吹错了,他会说“别霸蛮”吹啰,吹到“那里克达”。老师的肢体语言很丰富,他挥手一抓,同学们就及时收住吹奏。唱长颤音时,他的手象蝴蝶在扇动翅膀,同时又用脚步打着节拍…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原本晦涩难懂的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老师还带着部分同学参加省音乐厅的演奏会,快速提升他们演奏的综合素质。同学们说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陈老师的辛勤付出。也感谢他对老年大学所作的贡献。
而在我们这个班级里,还有一位默默奉献、不可或缺的人物——晏班长。他就像班级的主心骨,将班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大家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课后,他又主动收集大家的学习反馈,及时与陈老师沟通交流,帮助老师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总是热情地伸出援手,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直到对方完全掌握。在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下,整个班级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校园汇演的舞台上老师和班长带领大家奏响一首首红歌,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将红歌演绎得别具韵味,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我们对党的深情与敬意。音色与红色精神交织,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最后大家一起唱起了记忆犹新的多首红歌。
走进葫芦丝班的教室,你总能被那股浓厚的学习热情所打动。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因为对葫芦丝的热爱相聚于此,彼此鼓励,共同进步。最让人佩服的是石同学,她家离省老干大学特别远,每次来上课都要先转公交,再换乘地铁,一路奔波。可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这份对葫芦丝的热爱和坚持,让我们每个人都打心底里敬佩。胡同学的情况也让人感动。她老公生病在家,需要人照顾,可她依旧克服重重困难,精心安排好老公的生活后,也要赶来上课。这份对葫芦丝学习的执着,还有在家庭与爱好之间努力平衡的坚韧,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坐在我前面的夏同学,是我的“小老师”。每次我吹奏时音不准,或者忘了用打音颤音技巧,她都会及时、耐心地纠正。在她的帮助下,我进步明显,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现在能较为流畅地吹奏曲子。她的热心和专业,让我特别感激。
更暖心的是,当老师临时有事或堵车晚来几分钟上课时,总有班长和同学主动站出来,指导大家练习吹奏。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葫芦丝班里,没有年龄的隔阂,没有生疏的距离,只有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彼此的关怀。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葫芦丝的吹奏技巧,更是一份珍贵的情谊,一段温暖又难忘的美好时光。让这份快乐与热爱,在音乐的世界里延续下去,奏响更加精彩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