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是早晚的事

女儿一天天长大,很快。以我意识也开始“泛滥”,经常手里比划,嘴里咿咿呀呀的要去那里,要玩这个。我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已经步入“the terrible two”的途中,那时更加难以控制,很快就会脱离我们,走进自己的生活,20年很快的。

回忆起来,我小时候奉父亲为榜样,母亲为女生。但一进入初中,一切慢慢的变了,由于住校和他们便没有太多共同语言,简直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女儿也会进入这个叛逆的阶段,但估计她应该不会去住校,希望我们还是有话可谈的。

都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其实我挺不喜欢这个说法的。我更推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唯一的,没有谁应该延续别人的生命,即使是至亲。从内心出发,我当然希望我的后代可以少走弯路,做我任务有价值,我喜欢的方向发展,但时间不会停下来,大环境一直在变,现在所谓“好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方向在20年后也许一文不值,我一直认为大环境是才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方向,自身的一切都在因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变化。因此我也讨厌一切的成功学书籍,能够借鉴的内容实在太有限了。

但是从生物的某个角度来说,孩子的确是某种意义上的“寄生物”。十月怀胎,生理上自己能够靠自己吸收养份,便破壳而出。慢慢适应环境,学习生存的法则,两岁时第一个自我意识爆发期,小叛逆,喜欢发脾气,不太愿意听从父母。慢慢意识到现实的残酷,靠自己还是虚妄。感情、知识、经验等等心里养分还是需要寄生在父母身上。到了初中,也许高中第二个叛逆期来临-“天下唯我独尊”,父母老了,跟不上时代。直到大学,孩子终于完成了寄生使命,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完全可以靠自己,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在社会上打拼,免不了跌跌撞撞几年,又一次的审视自己,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寄主”,人毕竟是有感情的,至少会善待“寄主”吧。

我只是刚刚开始进入“寄主”这个角色,希望女儿一直都能喜欢我这个“寄主”,百年之后的这把黄沙,能给后代留下一些存在过的痕迹。正所谓“不染天下不染成,半分行迹半分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知道我长得怎么样子的吗?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我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我盘着头发,乌黑亮丽的。我有长长...
    zhangxuhang阅读 599评论 0 0
  •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那天走在校园里,迟钝的我才发...
    肉末末阅读 535评论 2 9
  • 图文 | 王學藝 “你都经历过什么,你的人生是怎样的一种曲折的历程才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呢?” “我也想写出和您一样...
    王学艺阅读 708评论 1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