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十秒法则训练
毕业后,我在妇产科上班。
第一次遇到新生儿窒息,上级医生和主任在产房进行新生儿抢救,动作利落,而我面对这一状况,大脑竟然是一片空白…只感觉过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哇哇"啼哭响起,我才恢复清醒:抢救已成功,其实用了2分钟而已!
新生儿抢救,要争分夺秒的,否则,会给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作为一名产科医生,这是必修课;沉着冷静,大胆心细,反应迅速动作敏捷,这是妇产科医生及所有临床医生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质。
要达到这一要求,无他,只有不断接受培训、模拟演练,考核…
那段时间,天天和新生儿科医生、产房助产士,一起训练,最后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提到"新生儿窒息",身体立马会自动操作,简单像机器人啦!
后来,加上临床接触多了,经验丰富了,再遇到此类情况,包括:产后出血、子痫前期…等急危症,我不会慌乱、无措,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其实在急救时,"三十秒"法则不够,更要具备"零秒"反应哦。
2.边际点效应
科室每周大查房一次。
第一次参加大查房,我汇报病史是磕磕巴巴的,惨不忍睹!
因为,我那天新收了好几个病人,忙着检查、开医嘱、写病历…上级医生已告知我第二天一早要查房,我负责汇报病史。
"不就是背好病历吗?没事的。"我对自己的记性很有信心。
谁知,我写完新入院病历已很晚了,就睡了,想着一早起来再背。
早上事儿很多,我起晚了,主任查房前一刻,我还在念念有词,心情也焦灼起来。
越紧张越出错,结结巴巴的背完病历,望着同事异样的目光,我惭愧至极!
从此,我再也不敢"临时抱佛脚",凡大事要事,我必须提前准备好,在"边际点"前搞好,以临场时从容不迫。
以后的查房,我的病历汇报流畅清晰,多次获主任点赞。
只是,再遇有全院查房,我是必被抽到的。
这,也是一种认可吧?嘻嘻…
(我又想到另一种边际点效应。
现在有些病,都是经过一些过程,很少是突然间就生成的,尤其是重病、恶性肿瘤等等。例如:宫颈癌,在病变之前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刚开始是宫颈炎,会有些分泌物异常、异味,完全可以早期去处理好的;如果你不治疗,就渐渐变成宫颈糜烂,这也是有症状的,有的时候会出现同房出血,可以通过妇科检查诊断,也能治疗;如果还是置之不理,最后就有可能恶性病变,演变成了宫颈癌。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未病先防,既病防进一步变化,这也是一种边际点效应,就是预防学,中医讲的"治未病"。)
3.考伦波策略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难免有矛盾,难免有意见不同的时刻,有时会陷入僵局。
一周前,我和老公因为对一件事情各持不同的意见而争吵不休,最后一气之下我就不理他了。但是问题没有解决,这样晾着也不是一回事哦。
过了两天,我假装忘了吵架这回事儿,以史上最温柔语气问他:亲爱哒,你对那件事有什么看法呀?
他的态度竟也非常的有爱:嗯,你说的很对,我完全支持你的看法。
呵呵,没事了!
关键是事情也得到圆满的解决。
感谢考伦波神探,自从有了考伦波策略,我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顺利。
耶!
麦肯锡,我爱你!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