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后,我收获了什么

1、原来护肤品是可以用完的

在购置化妆品护肤品上,自认为一直是很佛系的选手

因为化妆少,只保留了一些必要品

隔离(习惯了用cbp)

粉底(尽量买贵的,效果好,目前用YSL)

散粉(纪梵希四格散粉,一盒能用到过保)

眉笔(原先会买大牌,后来开始用国货)

卸妆水(一直用贝德玛)

以上,买一次用一年


护肤类

洗面奶(以前会买好几支不同功能的,现在就香奶奶的山茶花,好用也耐用)

水(用过神仙水,红石榴什么的,后来种草国货HBN)

精华(之前也是乱囤一堆,什么乳糖的果酸的玻尿酸的烟酰胺的,这类精华保质期都不长,结果浪费了很多,现在就是轮流选一款用)

面霜(贵到腊梅,便宜到小众的HPF,目前还在消耗库存中)

面膜(现在基本就HBN和敷尔佳,偶尔敷一下欧诗漫珍珠白)


总结:一个品类只买一只,用完再补货,因为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2、原来日用品消耗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以前的双十一,囤纸巾湿巾卫生巾,牙膏洗衣液洗面奶洗手液,等等等等,床底和柜子里常年饱和。

最近2年,明显对双十一失去了兴趣,不再囤囤囤,

一来,这些东西真的很占空间,房间也需要呼吸。

二来,生为女人,永远会被种草,囤完了购物欲还是会有,

与其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倒不如不定期补一些必需品

相信我,一次性买完只能产生一次多巴胺。

但是多次少买,每一次都会产生新的多巴胺。


3、原来买衣服是需要计划和管理的

我相信没有女生不爱买衣服,我也确信大部分人都没办法管理自己的衣服,无论是只有一个衣柜还是一个衣帽间


而我一直觉得我买衣服还算理智

直到我开始记账,和搬过一次家。


关于买衣服这件事,我的看法有3点

一,想清楚自己穿衣的场景和频率

一年365天,办公室通勤职业为主的、自由职业随意穿搭为主的、

穿搭博主就得靠数量多为主的、亦或者爱健身瑜伽服运动服为主的


想清楚这个真正需要使用的场景,和穿这些衣服的频率再去考虑你究竟需要多少件衣服。

用我自己举个例子

我喜欢买大衣,一年四季能穿大衣的时间大概是11月-3月。加起来4-5个月左右

我希望一年换季时统一干洗所有的大衣。每件大衣在干净的情况下,大概可以穿2周

那么这4-5个月的时间,我需要大衣的数量就是10件以内。


二、想清楚自己愿意花费的置装费

买衣服这件事,一定是需要规划的。假如你一年收入十万,那么愿意拿出多少用来添置新衣

平均到每个月是多少,平均到每个品类又是多少

实在控制不住,就开一个专用账户用来购置服装


三、想清楚你愿意花费打理衣服的时间

还是我的例子

在买大衣这件事情上,头几年我是没有控制力的

第一个阶段,只买好看的,不停的买

很快我就发现,对于大衣来说,耐看比好看更重要,品质比数量更重要(其实买所有衣服都是这个道理)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只买百分百纯羊毛,或者羊毛加羊绒的大衣

这个条件加持下的衣服,价格都不便宜,版型也很不错,五六年前买的大衣直到现在也没有过时,我依旧还是很爱穿。


再后来,我又发现,大衣打理起来其实很花精力,因为材质原因,只能干洗,又不能频繁的洗

因为羊毛会有一些起球,所以需要毛球修剪器

又因为羊毛容易粘毛,所以还需要粘毛神器

1件衣服很轻松,但是同时有10件大衣,你要干洗,打理,修理。就会花费一定的精力~


数着衣柜里我的大衣,目前大概有13件

于是,我决定不再购买大衣~先慢慢淘汰,再把数量控制在10件以下。


当我做完以上三件事,我开始重新的审视我的生活


我们父母那一代,经历过饥荒和大动荡,所以他们勤俭节约,小到一个塑料袋和纸箱都舍不得丢

我们这一代,生活幸福安稳,从而滋生出更多的欲望,想要去拥有更多的东西

我并不是提倡人们去过节俭拮据的生活,而是提倡人们适度拥有物品。

不要让我们的生活被物质所绑架,不要让我们在物质堆积的空间里难以喘息。


“不持有的生活”正是如此

只有我们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一点点地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够把这种状态保持下去。


希望大家都能收获:

超出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钟爱的物品,不持有。

无法回收利用或转送给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不适合自己、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相符的物品,不持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