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日早起看一个讲义,这次我是希望慢慢看的。第一章大标题是稀缺,按照作者的说法就是东西不够,这是制约市场经济四大约束之一。
本章的脉络是先从人类最基础的需求谈起,举例战俘营里的经济现象,说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满足人们所需。
接着作者举了《马粪争夺案》这个历史官司,来说明只有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才是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鼓励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接着是用《破窗理论》,以这一事件论证“多难兴邦”的悖论。其实这也是区分一个经济学家好坏的分水岭。好的经济学家能看到“看不见”的部分,而坏的经济学家只能看到当然“看得到”的部分。
接着又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经济规律。好的愿景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往往会好心办了坏事。
还有阿尔钦的《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这个论文探讨了经济学是否是“理性”的。文中的观点非常显而易见,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阿尔钦把他融入在经济学里了,概括来说就是“适者生存”。这里我觉得和马斯洛的生理需要理论的金字塔有点像,我们人类都是解决在最底层的生理需求,而塔尖的部分是自我实现,只有懂得经济学的运行规则,你才有可能登顶,这好像挺自私的想法,但其实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薛兆丰教授讲这是他的“人性论”。人都是自私的,当然人也有爱心和同情心,但是爱心同情心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并不影响太大。反而是人自私,即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以后,市场经济背后就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市场经济运行良好。亚当斯密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在朋友圈里斤斤计较,也不要想能在陌生圈子里谈感情,原因是爱心同情心是因距离而缩减的。
最后一讲就是选择会带来歧视。市场经济里,歧视并不全是贬义的,换句话说,因为歧视,才能发现更好更大的经济效益,不能一概而论。
这一章的副标题是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作者讲到了为何世界银行(作者的意思这个机构就是扶贫组织)无法消除非洲的一些贫困现象,而我的看法是慈善会完成市场经济的畸形。
如果我们都能自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得财富,那就是市场经济针对东西不够,也就是稀缺最好的解决方案了。如果你还能懂一点背后看不见的逻辑,那我们也就活的明白一点了。
你自私点没事,但不要添乱,这是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