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这样一个中考作文题目。是2021年广东省出的命题为“这才是少年应当的模样”。
我对着题目思考片刻,一个少年应当是什么模样?许多词汇便在我脑海里漂移盘旋,编织成一个一个中小学课本里的少年的形象,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他是救火影响赖宁的模样,在熊熊大火中奋力扑救,舍己为人的形象;他是小英雄雨来的模样,面对日本鬼子逼问坚强不屈,斗智斗勇的形象;又是凿壁偷光匡衡的模样,因家穷无书,便借书挖洞,勤奋苦读。这些少年虽未谋面,但此时都在我眼前,凝聚成一张“正能量”面容,刚毅果敢,又无私忘我;聪明睿智,又嫉恶如仇;勤奋刻苦,又心怀人民。这应当就是少年应有的模样吧!
我们可以想出无数这样的词语,“正直,勇敢,努力,热情,善良”等等,一切“正能量”的词,都可以往上套,反正少年们也都只是为了考试,他们写下这每一个词,他们能做到吗?你又能做到吗?
少年是一个群体,并非个体。当我们说一个群体应当是一个什么模样时,像极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这些产品功能款式颜色味道完全一样,但若偶有机器的误差生产出一个特立独行的产品,我们定要将它揪出,当作次品扔掉。少年是工业产品吗?少年应当一模一样吗?
若少年都一模一样,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在街上,你会突然发现,除了样貌不同,所有少年几乎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性格一样,喜好一样,面对事物的表情几乎都一样。你会惊奇为何会这样?少年会对你说,你看,这不就是,少年应当有的模样吗?
很难想象,一个作文题目让身为少年的本体,对其他所有少年们说,你们应当是这个模样。然而少年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是如此的特立独行,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特点。他们也许是自私的,他会说:“你是我的朋友,我不允许你和他人交朋友”,他们也许是狡猾的,他会说:“妈妈,我肚子疼是假的,我只是今天不想去上学了”,他们也许是痴情的,他会说:“我真的很喜欢小晴,我会一生一世爱着她”。如果你问他,你认为少年应当是一个模样吗?他一定会断然拒绝你,他会说:“如果大家都一样,喜好相同,我是所有人都朋友,所有人是我的朋友,“朋友”便没了意义。如果大家都一样,性格相同,我在妈妈眼里便不再特殊,我所做的与他人无异,妈妈不在夸奖或鼓励我了。更重要的是,我的恋人去了哪里?那个万芳丛中最美丽的那位,支撑我有动力去上学的她去了哪里?”。少年希望自己和他人都一个模样吗?显然不想。
那到底是谁想让少年一个模样?出题的人想,出题的人想弘扬正能量,他们利用作文题目强加一个“应当”的模样给少年,也让少年强加给其他少年。设计丑陋校服的人想,他们要遏制少年谈恋爱,让每个少年专心学习,强加给少年一套生理的限制。老师们也想,他们设计一套精密的高考,所有的少年学习这同一套内容,一切的一切都为考试服务,强加给学生思想的钢印。然而这背后,究竟是谁想让少年一个模样?反正有一点我肯定,少年并不曾想过,他们或许是没有想,或许是不能想,又或者是不敢想。就像这道作文题目一样“少年应当有的模样”,少年们都在堆砌辞藻想象少年应当具有的样子,然而并不会有人站出来说,少年不应当有什么统一的模样。毕竟他们也要拿高分,他们也要弘扬价值观,不是吗?
少年们,你们就是你们,你们不应该拥有统一的模样。那些描绘给你们的模样,都是大人们精心设计的,他们想让你们成为听话的,统一的,易于控制的工业生产品而已。你们,像河流,像花草,像繁星,像风,像雨,像歌。你们可以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也可以不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请记住,你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