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宽容:
“来都来了”
“大过年的”
“都不容易”
“还是孩子”
可以说是十分精准无力反驳了,来都来了,就顺便看完点个赞再走吧...中华民族自古有种“折中”文化,就像中国人的嘴巴,只讲妥当话。而我最近又经常听到了另外一种俗套话:
“看你这一大把年纪了”
“你都快三十了还不要结婚吗”
我的天呐,是有多大年纪。我有位朋友,今年刚过25岁,何等风华正茂的年纪。
却已经被家里人下了最后通牒,据她说她们家那边的风俗,在她这个年纪的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还在读大学就要被家人一直无休止的追问是否谈了对象,就等着一毕业马上操持婚礼。
听完我是惊愕的,我知道中国父母催促孩子早点成家是常态,但这么急切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同时让我觉得讽刺的是,
中国家长和老师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禁止早恋,却要求他们在一毕业就得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
我这位朋友经常十分惆怅,也会因此和父母大吵一架。有段时间迫于家人的压力,也试着和一个男性朋友开始了交往。但后来得知对方也是迫于父母压力才着急开始这段恋情。
就在双方父母正要极力促成这门婚事的时候,她理智的退了出来,因为她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嫁给对面这个人。
现在的她依然很惆怅,但是我觉得她做了个很正确的决定,或许是她如梦初醒般想到了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将来会是怎样,就像我想跟她说也想对你们说的:
不将就。
古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现在的社会依然有残存。但是,
父母也并不是那么不解人意。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疼孩子,不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归宿。
只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们,或许只是单纯认为早点成家对我们是好的,或许只是希望儿子能先成家后立业,希望女儿在外面奔波可以有个人代他们照顾她。
我们要理解父母,但也更不能盲从。当父母的念叨再来时,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沟通。
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在认真考虑自己的人生,只是那个另一半现在还没来而已。
买个衣服都要挑上两小时,而结婚一辈子的事情,你居然只用了一顿饭时间就决定嫁给对面这个人。
我想所有人都明白没有爱情的婚姻会是怎样,类似的鸡汤文已经太多太多,我在这里借用知乎上一个有趣的解读:
那么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通过相亲是不是就没办法遇到对的人。当然不是。
我身边就有很多人通过相亲、通过朋友介绍的方式找到了真爱。我们的祖辈,也是缘起于一纸婚约寻得了归宿。
世上也不乏一见钟情的唯美爱情故事,杨绛与钱钟书初见便暗许今生;杰克与罗丝一段偶遇却能生死相许;而紫霞仙子一眼便是万年。
我想说的是,在那个对的人还没到来之前,我们要做的是不浮不躁,好好经营自己。
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该是惆怅,不该是被捆绑,不该是被束缚,不该是被安排,不该是被这样没所谓的惆怅羁绊了手脚、困住了思绪。
而应该是致力于提升自己,致力于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做这个年纪该做的事,去实现你的理想,去完成你的抱负。
而爱情,当你努力把自己经营好,幸福自然会来敲门。
而同时也应该敞开胸怀,敢于去接纳新的人和新的事物。真到了那个年纪,朋友介绍的人尽管认识,父母安排的相亲尽管去,与人交往的时候也是审视自己的过程。
用一颗最平常的心,和心底最纯粹的那点喜欢与不喜欢去遇见属于那个他(她)。
我喜欢我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爱情。”
你要知道爱情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