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酒店门前,4个大男人围成一圈,拥抱,摸头,像足球场上庆祝进球时铁汉柔情的拥抱画面,路过的行人都像看耍猴似的饶有兴趣地驻足观望。
“队伍”与足球场上不同的是,站也站不稳,簇拥着踉踉跄跄进退不一,说话声大而无力,都是一些酒桌上的“豪言壮语”,成年人一看便知是咋回事。
这真的不是什么光彩的场面,周围学校刚放下午学,看样子他们应该是从中午喝到现在了。一个小男生指着他们嘎嘎嘎地对同伴吐槽:
他们是酒醉佬的,我爸也经常这样,回家抱着门框说个不停,有时半夜回来还把我和我妈拎起来看他跳舞,好搞笑的。
每次我都把他写进小作文里,老师问我,你写这些老爸乐意不,我说他哪关心我写什么,连我上几年级几班都不清楚,只记得今天跟谁又喝了啥酒。
有一次我妈临时有事叫他去开家长会,告诉他我是三班的,刚离开酒桌的他气喘吁吁跑到学校爬上爬下,就是找不到。好家伙,我都上初中了,他还跑到小学校去找,搞笑不。
这件事被老师拿到家长群里调侃,说他这样的家长都可以上奇葩说了,后来,我妈就叫他王奇葩。
几个男孩奇葩奇葩地哈哈笑着一路追赶着跑了,那个男孩也笑得挺开心,就像是笑话别人家父亲一样,对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失望的情绪。
想必应该是母亲及家里其他亲人给予他足够多的关爱和呵护,填补了父爱的缺失,让他淡化了对父爱的需求,能和大多数小孩一样无忧无虑地成长。
这份奇葩的“父爱”于他而言只相当于一个笑话而已。
如果母亲也整天不是美容就是麻将,爷爷奶奶们也各玩各的,大人们都专注于放任自己的兴趣爱好,像《乔家的儿女》中那位粗暴自私懒惰的父亲乔祖望一样,那么,在没有大儿子乔一成这样的勇于担起父爱母爱的家里,经历自生自灭式放养的孩子们将是怎样的光景?
在他们心目中,如果没有大哥,摊上这样的父亲,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他们连孤儿都不如。
邻居因为他们的父亲只说不做经常失信而轻视他们,亲戚因为父亲不懂感恩还吹毛求疵而远离他们。
这样的父亲不仅不能为儿女遮风挡雨,反而成了肆虐儿女的狂风暴雨,传递给孩子的全都是阴暗堕落的消极负能。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随时都会潜移默化,但是有的人真的不会做父母,只一味地要求儿女们如何如何,自己做出来的却截然相反。
他们大多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按道理来做人做事有时需要约束自己的习性,控制自己的欲望,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爱好,那样会很憋屈很痛苦。
所以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做了父母,有了话语权,就怎么舒服怎么来,教育孩子是一套,自己干的是另一套。孩子如果做得不对,可以打骂,自己活得不舒服,那才叫不值当。
但是作为一个家长,在该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太强调个人舒服,忘记自己天然的老师功能,无意中把孩子带歪了,下半辈子可就费劲了,那才更不值当。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