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故事之 儿时的游戏--陀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现成的玩具,更没有现在城市孩子那么多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场所,但老祖宗留下了很多需要动手、动脑、寓教于乐的游戏,我们的童年仍然充满了欢乐和笑声。

        比如;男孩子玩的“砸杏核”、“打耳”、“碰拐”、“弹剥离球”、“打钢珠”、“打纸牌”、“打水漂”、“打弹弓”“摔泥碗”、“滚铁环”“打陀螺”(俗称dieliu);女孩子们玩的“抓子”、“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扔沙包”;男女孩子都可以玩的“老鹰抓小鸡”、“藏猫猫”、“烧蚂蚱”、“拉杨树叶”等等。

       和现在孩子不同的是,那时每一项游戏用到的工具基本上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材质不尽相同,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没有两个陀螺是完全一样的,也许很多技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我印象中制作“陀螺”的材料,一般是梨木、榆木、枣木等,我们最喜欢的是梨树的树枝,它有一定的硬度但又没有枣木那么硬,孩子们刻起来不是那么难,而且也不易开裂。当年为了寻找梨树树枝,不惜求爷爷告奶奶,甚至偷偷跑进邻村的果园去偷砍一段树枝。

        一般选择直径6厘米左右的梨树的树枝,先去掉外皮,然后截成8厘米左右的小段,选取一段,从三分之一开始下刀,用小刀慢慢削成圆锥形,在尖部挖一个小洞,把准备好的钢珠嵌进去,稍露出一点即可。这个很需要技术,一是要确保圆锥的尖部位于树枝的中心,否则完工后的陀螺无法保持平衡;二是镶嵌钢珠的时候容易把挖好的小洞撑裂而导致前功尽弃;三是要保证钢珠镶嵌的牢固,不会轻易脱落。最后要用砂纸把陀螺表面细细的打磨,使其表面光滑,这样可以减少陀螺旋转时候的阻力,也有利于保持稳定性。

       可以说在当时所有的玩具中,陀螺是最讲究技术的,有时候为了陀螺好看,还会将陀螺的顶部刻出一点点的弧度,上面留一个微小的尖尖。还有的为了增加陀螺开始旋转的速度,还会在刻的时候增加难度,就是在镶嵌钢珠的上边一点,刻出一道沟,让镶嵌钢珠的那部分突出出来,这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这样制作,容易造成钢珠部位的开裂。

       因为课堂上刻陀螺,不少同伴被教训、罚站、没收作品和工具,那时的老师虽然严厉,却也经不住孩子们的一再央求,最后还是在孩子们保证不再犯的条件下将东西给我们。

       陀螺的玩法比较简单,需要一个陀螺,一个鞭子,一片平整的地面。玩的时候,将鞭绳从陀螺尖部开始一圈一圈的缠绕到陀螺的上部,然后左手握住陀螺,钢珠接触地面,右手快速抽拉鞭子,利用惯性让陀螺旋转起来,随后用鞭子抽打陀螺的侧面,以补充动力使陀螺继续旋转。单独玩是没有什么意思的,一般都是几个孩子进行比赛:一是陀螺旋转起来后,大家各自抽三鞭后,让陀螺自行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的时间最长;二是在陀螺旋转的时候,用力抽打一鞭,让陀螺飞出,看谁的陀螺飞出的距离长,且还能继续旋转。

       玩陀螺,鞭子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用麻绳制作的鞭子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抽打,尤其是鞭稍部分,很快就会散开、断裂,导致鞭子越打越短。那时候我们用的鞭稍基本上都是用蚂蟥制作而成的,到河里随便就能捉到几只蚂蟥,用细木棍从蚂蟥的一头往另外一头穿,也就是将蚂蟥从里到外翻过来,清除掉杂质,尽量扯长后用砖头压住两头,大概有20--30厘米的长度,晒干后稍加揉搓,就可以用来制作鞭稍,这样的鞭子非常耐用且甩起来异常响亮,抽打陀螺的力度也远超麻绳。

       现在陀螺的制作已经全部自动化了,陀螺的相貌也基本一样,只是大小的区别。至于用蚂蟥制作鞭稍,恐怕也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末双休日,妻子安排了五六件家务事,我一听头就大,慢性子的我,做好这几件事确实不容易,妻子急性子显得不耐烦...
    李红进_b6e0阅读 189评论 0 0
  • 陀螺 文/韩起云 “爸爸,帮我做个小鞭子,我要玩这个!"星星兴冲冲的跑进屋高喊。他手里,举着一个木制的小玩意儿。陀...
    韩起云阅读 340评论 0 2
  • 饭后无事,偶见小区孩子在广场打陀螺,孩子不断挥鞭的样子充满喜悦,陀螺由于飞速旋转已经定在一个位置。眼前的一幕不禁想...
    耕作的蜗牛阅读 1,330评论 8 7
  •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有走街串巷的商贩,其中,小货郎最受家庭妇女和儿童欢迎,因为,货郎的担子里,有妇女喜欢的针线...
    读书人_4fca阅读 412评论 2 10
  • 小的时候,陀螺是最爱玩的游戏工具。它可以是木头的、竹子的、塑胶的、金属的,但底端都镶嵌有一颗钢珠。用绳子仔细地一圈...
    杨沫语阅读 577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