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写文章,其实我在写什么?

                  【这是Pirrer xue的第22篇原创】


当我今年离职后开始新一轮的工作、写文章时,我的一位朋友反复问我的一个问题:

在你做这个决定时,你认为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

刚开始我有点不是很重视这个问题,

比如工作,

首先不就是为了在一线城市养活自己吗?

也为了回报家人,我始终相信咪蒙说的那句话:不拿金钱的孝顺,根本就是耍流氓,

当然过去两年的经历告诉我,工作当中的成长对于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优势根本来说,也是过去两年的积累

比如写文章,

我想在文章中说自己想说的,让文章成为自己成长的刻度条

也想通过自己一步步的践行帮助更多的人

至于能不能打造个人IP,那也是后话,但是我相信写文最重要的是真诚,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个人IP是一个水到渠成额,而不是刻意为之的事件

在这位朋友连续的发问中,我显得有些不耐烦,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得够清楚了,为什么还问呢?

直到昨天的学习……

在我们开始长大的时候,听说人生的终极问题是:

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要去向哪里

后面发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比如未来的我究竟是谁,取决于我今天做什么,过去做过什么,

换言之,“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存在

琢磨“我是谁”很可能完全是徒劳

还因为有一天老师发现了另外一个更有意义的终极问题:

什么更重要?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全部都是“思考什么更重要

老师说:在他的体系里,什么更重要——就是用来锻选价值观的问题

而价值观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几乎一切的决定,都来自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什么更重要?

深究下去,认真下去,最后会直接出现另外一个更重要问题的答案:什么最重要?

老师说:我记不起来多少次用它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反正,总是“一刀砍下去”结束战斗

过去的学习中都提到了这个终极问题,花时间把它掰开揉碎,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用这个武器

比如老师说:

人家考托福,是为了出国,他去考托福,是为了去新东方当老师,因为当时需要一份收入相对该却又稳定的工作,父亲躺在病房

他以为考托福进新东方一定要先有个好成绩

开始研究(所谓的研究,本质上来看,就是一把刀),研究“什么最重要”,从“什么更重要”开始问起呗

比如单词很重要,有没有比它更重要的呢?

比如基础词汇揣摩上下文逻辑的能力更重要

所以没有专门背过单词,拿了个很高的成绩,写成一本书,跨过了“财富自由的里程碑”

回到我自己身上,

写文章对于我而言

刚开始是输出的快感,这个在小时候写完一篇让自己满意的作文就有了的感觉

到后面是看了刘同一些文艺的书,我才发现被输入也是一种快感,我渴望写出跟他一样带给别人快感的文章

后面看了包括前任老板在内的一些书,我才发现写文章可以锋利得像把刀,刀刀刺人心,可是让人深刻觉醒,我觉得写文是让看的人有反思

又后面,看了咪蒙、spenser的文章和书,我认为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迎合时代、迎合大众,触碰到观众的G点,让别人有深刻的共鸣,有转发的欲望,从而成为一个个人IP

再后面,我看了李笑来的书和专栏,说实话,刚开始的我,根本看不进去,因为干货大于故事,可是我惊讶地发现,他在这么看起来有些枯燥的文章:

不文艺、不犀利、没有G点

只有理性的分析,理性理性再理性。

或许某个程度来说,他们身上都有我像或者我渴望成为的点,不然我也不会喜欢,但最重要的是,可是我不是他们。

对,在这一刻,我才明白

写作对于我来说:是自己与文字的对话形成的思考,让思路更加清晰。

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每个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学习到的,其实都不是我的,只有我能与自己清晰地对一次话,我才知道这个知识、思考真正属于我了。

我才知道很久很久没有理清楚的思绪,终于在文字上面理清楚了。

那么怎么样实现?就是我跟文字之间的对话

我跟很多朋友之间有过对话,也会有“越说越明白”的感觉,但有时候无法全部做到,

但我跟自己文字的对话,每次只要真正用心在对待文字,仿佛都不会太失望

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朋友反馈说:我的文章很真诚且让人舒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