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探清水河》之后的一些想法

为什么以前的人民每每在编撰凄美爱情故事的时候,都会以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作为故事的结局呢?比如众所周知的《梁祝》、《探清水河》。总是男女双方相爱,却由于双方家庭或什么其他因素的阻隔不能在一起。其中一方苦苦哀求无果,选择厌世逃避,而另一方则选择买一送一。

最终结果当然就合了阻碍方的意。为什么不能想个好一点的办法,比如私奔。私奔看起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男女主双方健全,阻碍方无计可施。差一点的,比如两人其中一个已经殉情,另外一个为什么就不做一些过激的事呢?比如复仇,消灭阻碍方。

这就不得不谈到另外一个问题,文化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人类是需要榜样,或者说先例的。有的人想在科研上作出成果,那么他可能就向往成为那些已经做出成绩的大科学家们;有人希望富有,那么他就向马云、李嘉诚什么的看齐。网上是可以买到很多这种名人的成功史的。再说回正题,设想这样一个故事:男女主人公相互爱慕私定终身,但是双方家庭极力阻止,最终导致一方承受不住压力自杀。另一方在悲痛过后没有想到殉情,而是想到复仇:你害死了他/她,那你也别好过。然后成功复仇,灭了满门,举国震惊。好了,现在这个故事出版了,做成了书本和戏剧进行传播。以前的话,有相似经历的小情侣可能会“我受到了阻碍/我心爱的人被逼死了,那我也随他/她去吧”,但是看过了这个故事之后,他会想“哦,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做?与其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还不如干票大的”。于是他做了危害社会治安的事。这是不利于当局者管理的。所以这样的故事有可能刚编出来,连同作者、出版商就被处理。

现代社会,媒体网络发达,有些东西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以前坐公交不爽了,最多也就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现在网上看了视频,就会“哦哦,原来还可以抢司机的方向盘”。仔细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最后还是感叹一下。还好,这里有一堵墙挡住了大部分的会产生抢方向盘的想法的人,要不然走在路上还不一定遇到什么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