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老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检测到评价,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教学,很少顾及到各类学生的差异,使得最终出现一种现象: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针对此种情况,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则教的东西、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要有着不同。小学英语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实践。首先,我会在上课前了解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分类建组,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实行一系列措施。
1.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即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拓展方向,给优生提供发展空间。二是分析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特别是要了解学困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需要什么帮助?
2.上课时,先让优生尝试新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困生解决旧知,为新知的过渡牵线搭桥。如:小学六年级《Healthy food 》中,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文本阅读可设计三个坡度问题:a .What kind of food and drinks are mentioned ?(基础问题,面向学困生)b .How much should we eat ?(需要稍加思考并在文中寻找,面向中等生)c .Why should we eat like this ?(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向优生)。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课堂上,对学困生实行三优政策:优先关注、优先回答、优先提问,能更好的促进差生的发展。
3.课后实行分层作业。分层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分层提升学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三类课后作业,分别是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是为了使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我的课堂里,学困生只需要完成当天的基础题和补差题,老师面批,并当堂订正。中等生完成基础题,全部面批。优生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老师只批1-2本,其他交由小组长检查。对未达标学生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课外辅导,尽量作到堂堂清,问题不过夜。如:我在教方位词in,on,under,behind的用法的时候,要求后进生会看图选方位词,中等生会造句,优生会看图写句子。
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但却能让你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培优补差。